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中国精算师协会近日向人身险、再保险公司下发《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3)(征求意见稿)》(下称“2023版生命表”)。与现行生命表相比,2023版生命表的死亡率整体有所下降。由此,保障类的定期寿险保费未来可能更加便宜,年金险的保费或有所上涨。
■新快报记者 林广豪
预期寿命继续提升
所谓生命表,是对相当数量的人口自出生(或一定年龄)开始,直至这些人口全都去世为止的生存与死亡记录,用于描述某人口群体死亡规律的概率分布。其为人身保险业的基石和核心基础设施,广泛用于产品定价、准备金评估、现金价值计算等方面。目前,行业应用的是2016年原保监会发布的第三套生命表——《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
中国精算师协会介绍,2023版生命表编制的观察期是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具体来看,该版生命表包括全国经验生命表3张、大湾区专属经验生命表3张、单一生命体表1张。
业内人士指出,2023版生命表的死亡率较第三套相比下降20%-30%,预期寿命也有所提高,延续此前的变化趋势。北美准精算师Alex表示,以新的养老类业务生命表做计算,刚出生男性女性的预期寿命分别为84.46岁和90.08岁,比第三套生命表男性女性的预期寿命(82.63岁和87.63岁)提高了两岁左右。
随着死亡率数据的更新,保险产品定价将有新的参考依据。中信建投非银金融与前瞻研究赵然团队指出,当产品定价采用的死亡率假设下降时,身故保障属性较强的定期寿险价格可能有所下降,而生存保障属性较强的养老年金价格可能有所提升。但生命表中的死亡率是保险公司确定产品死亡率假设时所考虑的因素之一,不同保险公司在定价时考虑生命表的权重可能存在差异。
大湾区专属
经验生命表的死亡率相对低
值得注意的是,2023版生命表增加了大湾区专属经验生命表3张,这是基于出单且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常驻广州、深圳、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的保单和理赔数据编制。记者注意到,大湾区专属经验生命表的死亡率较全国版本的低,以适用于健康险、死亡风险较高的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的非养老类业务一表为例,大湾区生命表中0-20岁男性的死亡率较全国低23%-26%。
业内人士指出,2023版生命表施行后,预计会有更多种类的大湾区专属保险产品诞生,保费的变化幅度可能更大。
据了解,2020年11月,全国首张区域性重大疾病发生率表即“粤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重疾表”落地,接着原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身保险产品有关工作。此后,“湾区版”重疾险相继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