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架空层、居民楼门前停了不少电动自行车
日期:[2024-02-27]  版次:[A03]   版名:[热点]   字体:【
■海珠区雅景苑的住宅楼架空层里停满了电动车。

■番禺区华南新城,一楼栋架空层成了电动自行车停放点。

■黄埔区瑞东花园某单元门口停满了电动自行车。

■白云区云山锦绣家园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占据了部分通道。

新快报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发现——

有市民呼吁立法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

2月24日凌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南京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有关情况。截至23日24时,事故共造成15人遇难,44人在院治疗。经初步分析,火灾为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了广州多个小区,发现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架空层、居民楼栋门口的情况很多。针对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充电和骑行等乱象,有市民表示,“只有在法律层面去约束,才能让电动车的管理规范起来。”

白云区·云山锦绣家园

从通道到楼栋门口

停满了电动自行车

位于白云区金信路的云山锦绣家园小区有17栋住宅楼,其中只有少数几栋楼一楼为架空层,此处作为休闲娱乐场所。其余楼栋一楼为住户区,从通道到楼栋门口停满了电动自行车,摆放较为有序。

“虽然电动自行车放在楼下,但是我坐电梯时碰到有人提着电瓶上楼充电,觉得这很危险。”小区业主杨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他没买电动自行车,也和同层的邻居商量不买,但是无法避免楼下摆放得密密麻麻的电动自行车。

杨先生表示,近几年来小区里的电动车只增不减,令他后怕。他希望可以在小区外规划一片区域,把电动自行车停到小区外面。

海珠区·雅景苑

近80辆电动自行车

密密麻麻停在架空层

位于海珠区上渡路的雅景苑小区总户数约500户,每栋楼高9层。记者在该小区见到,邻近小区北门旁边的一楼架空层占地近250平方米,密密麻麻地停满了电动自行车,粗略一数近80辆。

环顾四周,架空层一侧的消防通道贴有禁止停放车辆的公告,现场未见车辆占用消防通道的情况。架空层处仅放置了消防栓,没有见到更为专业的消防设施和排烟系统,一旦发生火灾,浓烟或将危及整栋大楼和住户的人身安全。小区住户小陈说:“我们也知道架空层停放车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不停这就没地方停,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表示,目前架空层仅用于停放电动自行车,没有安装充电设施。“小区场地不足,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业主停车难的问题。”该物业管理人员无奈地说,“如果业主们愿意收回架空层不作停车使用,我们肯定支持,但很多业主并不同意这样做。”

天河区·金海花园

有人卸下电池回家充电

业主呼吁物业加强管理

在天河区的金海花园,由于小区里的室外充电设备有限,有个别车主会把电动自行车的电池拆卸下来,带回家充电。

家住金海花园的苹果(化名)透露,她时常看到有人抱着电动自行车电池进出电梯。“早上7点半,我就经常看到有邻居抱着电池挤进电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似乎根本不知道电池碰撞一下就可能爆炸。”她对这些邻居的大胆和麻木感到震惊。“他们不在乎家人和邻居的死活吗?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们只是无知。”苹果说。

金海花园的业主群经常就“有人抱电池进电梯”展开讨论。业主们多次对物业提出要求,希望物业能够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同时希望对“抱电者”予以曝光,以儆效尤。

黄埔区·瑞东花园

楼道内禁停电动自行车

电梯内设智能报警系统

新快报记者在走访黄埔区文冲街的瑞东花园时发现,该小区每栋单元楼出入口处均停放了数十辆至上百辆电动自行车,但不能充电。不过,单元楼下、停车棚和充电点均配置了4-8个灭火器。灭火器上的巡查表显示,管理人员每月会进行一次检查。

家住该小区的小棠表示,她近日把小型灭火器和防火毯等物品加入了购物车以备不时之需。小棠说:“我们单元楼下的出入口被不少电动自行车包围,地面有区域划分所以平时停放还算有序,出入也没有什么问题,就是停在门口总觉得心里不安。”

新快报记者在该小区看到,各单元出入口贴有“楼道内禁止停放电动车”等字样,同时张贴横幅提示:电梯轿厢已经安装电动自行车智能报警系统。“近日,领导已就相关安全问题开会讨论寻求应对方案。”小区物管人员表示,也不能把所有电动车都放在小区外,“那里不属于我们小区的范围,相关部门也不允许摆放。”

番禺区·华南新城

小区设有统一停车处

业主嫌远把车停楼下

华南新城小区位于番禺区南村镇,这个小区有山韵轩、山语轩、山意轩等五大住宅区。每个住宅区中有数十座楼栋,每栋楼有12层住户。记者现场走访看到,几乎每栋住宅楼一层都停放了电动自行车,多则四五十辆,少则十几辆。小区住户告诉新快报记者,每栋楼一层都是空置,于是住户一直都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一楼。

记者注意到一楼架空层墙面上还张贴了“架空层电动车单车停放点”的字样。小区居民阿文证实:“停在一楼架空层是物业规定准许的,也方便本座住户外出。”虽然一层电动自行车聚集,但物业在每座楼栋配备了消防管道。记者走访时,正好遇到吴伯刚接送孙子回家,他顺手把车停在了楼下。“其实小区内有电动自行车统一停放处,但是小区那么大,住得远的人不愿停完再走回家。”吴伯认为统一停在小区一楼架空层也算“规范”。

此外,记者在小区内看到,原本规划的机动车停车位也变成了某些电动自行车的“停放点”。有的电动自行车“无处可去”,就停在了凉亭里。

越秀区·东风广场

物业近日连发通告

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

据越秀区东风广场业主阿牧透露,整个小区里有三四百辆电动自行车。“平时,这些电动车就停在架空层或者大门两侧,有很多业主投诉说这样影响进出,但实在是不好管理。”

阿牧透露,最近东风广场的小区物业两次发布通告。“先是严格要求大家不要把电池带回家,随后又建议大家在3月之前把架空层的车辆移走,但第二个通告并非强制性的。”

在阿牧看来,电动自行车的乱象丛生,归根结底在于缺少明确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严格的管理指引。“我认为,要针对电动自行车立法,从法律层面去规范它,车主也要从自身和公共安全角度去思考这件事。”阿牧说。

■统筹:新快报记者 王敌

■采写/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敌 林翠珍 麦婉诗 毛毛雨 黄闻禹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