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把中山的好做法好经验带到受援学校
日期:[2024-03-08]  版次:[T13]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叶秋玲的教学课堂。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十一中学副校长叶秋玲:

刚结束省内支教工作,看到东西部协作“组团式”教育帮扶即将开展,中山市坦洲镇七村小学的叶秋玲又主动报了名。如今,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十一中学挂职副校长的她说,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这两次支教让她更加坚定,要将中山在教育上相对好的经验做法带到受援学校,尽自己所能帮助当地师生更好成长。

手把手带教 激发教研工作活力

叶秋玲在中山市坦洲镇七村小学主要负责教务工作。来到六枝特区第十一中学后,她发现教研活动活力不足。叶秋玲说,教研和教学是一对“双生儿”,两者相互促进,“教学活动为教研工作提供基础,教研活动也可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深入六枝特区第十一中学的课堂听完课后,叶秋玲便针对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开展了相应的教研活动。其中,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竞赛成了她开展工作重要的切入点。

叶秋玲对新快报记者说,教学竞赛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然而此前,六枝特区第十一中学的教师对教学竞赛活动兴趣寥寥。“也没有人带,青年教师哪怕有想法也没经验,更多时候是有心无力。”找到症结所在,她便积极组织成立指导团队,表示只要教师报名参加教学竞赛,定会跟进指导。

2022年8月,叶秋玲到达六枝特区,开学后便是学年的上学期,正是当地教学竞赛集中开展的时期,指导教师参加教学竞赛也占据了她工作生活的很大部分。她提到,从内容选取到教案设计,从课件安排到课堂互动等,各项细节她都和指导团队的老师们一起指导鼓励,“通过几次教学竞赛的锻炼,青年教师们成长得很快。”

叶秋玲说,如今,六枝特区第十一中学一收到教学竞赛的通知,不用大力动员就有教师报名,一改以前的局面。

以身作则 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来到受援学校一个学期,叶秋玲也明显感觉到,老师们越来越有意识凸显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她坦言,其实刚到六枝特区第十一中学小学部听课时,她就注意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活力不足,“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还是存在。叶秋玲深知,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挂任副校长也带班教学,就先从我的课堂上开始改变。”不同于受援学校其他课堂,叶秋玲的课堂更倾向于学生们主导,在教学中更多地与学生互动,积极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师生之间有来有往的问答、交流中,课堂知识也自然地被呈现和吸收。她提到,“就仅拿课堂回答声音来说,我们班的孩子们都是大声洪亮的,课堂上是活力流动的。”

叶秋玲笑着说,一开始还有老师认为,她的课堂是提前“排练”过的,“但后来大家连着来我的课堂听了一个月,发现确实我就是这样上课的。”如今,她还想着接下来要抓好受援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并继续在新进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上下功夫。

叶秋玲还关心六枝特区当地教育联盟工作的开展,在日常的教研教学活动中也尽己所能、热心分享经验,“下学期,我也准备到六枝特区下辖的乡镇学校去交流,互相学习好的经验做法。”

叶秋玲

中山市派驻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组团式”教育帮扶支教老师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十一中学副校长

“要将中山在教育上相对好的经验做法带到受援学校,尽自己所能帮助当地师生更好成长。”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