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联合发布《2023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常住人口12706万人
据统计,全省常住人口127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58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42%,比上年末提高0.6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03万人,出生率8.12‰;死亡人口68万人,死亡率5.36‰;自然增长人口35万人,自然增长率2.76‰。
从性别看,常住人口中男性为6689万人,占比52.64%;女性6017万人,占比47.36%。
从年龄构成看,0-15岁人口2437万人,占比19.18%;16-59岁人口8460万人,占比66.58%;60岁及以上1809万人,占比14.24%。
与此同时, 广东省全年各级各类教育(不含非学历培训,不含技工学校)招生数773.73万人,比上年增长2.4%;在校生2817.43万人,增长1.1%;毕业生743.92万人,增长9.0%。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37万人,在校生7.63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58.62万人。这意味着高素质人才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
《公报》指出,经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2023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35673.16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40.70亿元,增长4.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4%;第二产业增加值54437.26亿元,增长4.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0.0%;第三产业增加值75695.21亿元,增长4.7%,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5.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1:40.1:5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98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182美元),增长4.7%。
税收收入增长10.3%
全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51.30亿元,增长4.3%;其中,税收收入10242.55亿元,增长10.3%。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510.90亿元,增长0.01%。其中,教育支出4008.30亿元,增长3.5%;卫生健康支出2017.94亿元,下降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56.52亿元,增长5.0%。民生类支出13030.00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0.4%。
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0887.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各项贷款余额271561.63亿元,增长9.5%。
房地产投资趋冷,销售面积下降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465.88亿元,比上年下降10.0%。分区域看,珠三角11528.55亿元,下降9.9%;粤东609.38亿元,下降18.8%;粤西667.77亿元,下降2.4%;粤北660.19亿元,下降10.1%。分用途看,商品住宅开发投资9711.47亿元,下降9.2%;办公楼投资864.82亿元,下降19.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042.57亿元,下降15.8%。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621.7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7697.87万平方米,下降10.2%。
人均可支配收入49327元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9.3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70万人。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327元,比上年增长4.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307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42元,增长6.5%。全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331元,比上年增长6.7%。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333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209元,增长6.8%。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4%,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1.2%,农村为37.6%。
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5368.88万人,比上年增长2.7%。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60.03万人,下降0.2%。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848.20万人,下降0.2%。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192.69万人,下降1.7%。
全省平均灰霾日数降至14.8天
《公报》指出,2023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情况呈现出几大特点,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较快成长,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全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粤东、粤西、粤北分别增长5.0%、3.4%、4.6%。
绿色转型发展迈出新步,2023年全省平均灰霾日数14.8天,较常年偏少26.3天。全省21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4.8%。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