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我们谈论F1时,我们在谈论什么?(2)
日期:[2024-04-13]  版次:[A05]   版名:[热点]   字体:【
■中国首位F1赛车手周冠宇。

F1赛场:不仅是赛车爱好者的狂欢

对F1赛道的期待,当然不仅仅是赛车运动体验。

除了观看赛车的门票外,F1赛事的举办,会产生其他的经济效益,带动包括旅游、酒店、交通、零售等产业的发展。记者查阅《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发现,2019年上海举办的12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共带来30.9亿元的直接消费,相关产业拉动效应超过102亿元。这其中,上海ATP1000大师赛、F1中国大奖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三项赛事的直接经济效益的贡献超过70%。

早在2015年,记者曾前往现场采访F1上海站比赛。当时令人印象最深的,除了轰鸣的马达声外,就是现场狂热的观赛氛围。除了本土车迷之外,赛事还吸引了大量外国赛车爱好者前来观赛。而与赛事相关的诸如帽子、夹克等周边产品,更是销售得非常火爆。

今年,F1赛事回归上海和中国首位F1车手周冠宇主场首秀,都让外界对于4月19日至21日的上海站比赛充满期待。另外本站比赛还将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引入全新的冲刺赛,更是让这场赛事有了更多亮点。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本站门票已于1月9日开售,分为“单日票”和“三日套票”。其中,三日套票价格从480元至3880元不等,单日票从290元至2490元不等。今年还增加了F1中国站20周年纪念套票,票价为3360元。4月10日,记者进入购票平台发现,3880元和3360元的门票已经售罄,仅4月19日看台K和H的单日票剩余不足10张票可购买,且H和K看台位于赛场的角落位置。

同时,记者也在酒店预订网站上发现,F1赛事举办地附近的酒店和民宿,4月18日—4月20日期间,几乎已无空房。

据悉,与F1中国大奖赛同时揭幕的还有2024年上海汽车文化节,据嘉定区副区长汤东英透露,预计有超过20万人流在文化节期间被引入嘉定。

与之相关的,中国首部华语职业赛车手纪实电影《中国车手周冠宇》将于4月19日在全国上映,影片重现了周冠宇在赛场的众多高光片段和故事。

委员声音

广州市政协委员徐强:F1赛事是推动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科协委员徐强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F1赛事是打造一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金名片”,高水平的国际体育赛事,是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核心要素之一。

“赛车场的建设和日后举办的赛事将给经济和就业带来巨大有形和无形收益。”徐强举例提出,2022年,新加坡F1创历史以来最高上座率,三天车赛吸引现场观众达30.2万人。他指出,即便举办F1赛事亏钱,也有无形收益。比如,墨尔本2007年亏钱,但能带来关注度。

徐强是龙舟爱好者,除了经常划龙舟,他也一路关注龙舟经济的发展。他说,F1赛事经济与龙舟经济有共通之处。“广州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从推动龙舟经济到F1赛事经济,都是高端体育经济推动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有了自己的品牌赛事,更有利于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

对于F1赛事在广州的发展,徐强建议广州设置专业的环行赛车场和个别封闭后的城市街道(广府风格城市赛道)两种不同风格赛道。把广州每年F1赛事办成国际城市嘉年华盛会,推动城市品牌宣传,增加城市无形收益,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

同时,推动FE电动方程式世界锦标赛作为一项世界顶级赛事落地广州。“F1与FE,最大区别来自动力来源。”他向记者介绍说,F1赛车使用内燃发动机,由无铅汽油驱动;FE赛车则以电池取代油箱,动力总成“三件套”包括电机、逆变器和变速器,是以电能驱动的纯电动赛车。简言之,F1开的是燃油车,FE赛的是电动车。徐强提到,FE赛车行进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约为80分贝,不会产生尾气排放。

F1及FE赛除了推动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环境提升,还有科技创新与汽车产业发展,F1及FE赛车技术包括了高性能传感器、电池、新燃料、新材料、新动力系统、数据分析、芯片等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赛车场的建设和赛事的举办,也将促进与之相关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尤其是汽车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行业。

知多D

何为F1赛道?

F1赛道为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简称F1)的比赛场地,是专门为高速赛车设计的封闭环路。这些赛道通常具有高速度直线、复杂的弯道以及各种技术挑战,旨在测试车手的驾驶技术和赛车的性能。

F1比赛对赛道的长度、宽度和路面环境等均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一般来说,赛场为环形,每圈长3-7千米,总长度不能太长,一般为305-320千米。为安全起见,赛道两旁铺设开阔的草地或沙地,以便将观众与赛道隔开。FIA规定赛场不应有过多过长的直道,目的在于限制高速,以免发生危险。

1950年,首届F1比赛在英国银石赛道举行,第一个赛季包含七场正式比赛,轰鸣之声很快传遍世界。自那时起,F1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之一,与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齐名。

在F1的发展历程中,技术规则不断演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安全需求。此外,F1还见证了许多传奇车手的诞生,如迈克尔·舒马赫、埃尔顿·塞纳、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等,他们在赛场上的卓越表现和对赛车运动的贡献使他们成为了永恒的传奇。

可以说,这项赛事不仅仅是关于速度和竞争,它还反映了汽车工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全球文化的变化。到2024赛季,F1共设有包括中国上海在内的24站比赛,赛事遍布全球各地。自2022赛季起,周冠宇成为首位来自中国的F1车手,因为他的加盟,F1赛事在中国越发受到关注。

除了举办F1赛事之外,F1赛道的功能还是十分多元化。公共活动、选手培训、拍摄商业广告、品牌展览、车队俱乐部运营等均是全球各地F1赛道的重要用途。

【记者观察】

广州何不先举办新能源汽车耐力赛

先说结论:如果可以,广州有条件举办属于自己的汽车耐力赛,就像是勒芒24那种。

提起赛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F1,也就是世界1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但实际上,与F1并称“世界三大赛车比赛”的还有两个——WRC(世界汽车拉力赛)和勒芒24(勒芒24小时耐力赛)。这三项赛事的比赛内容不同:F1是专业赛车的比赛,是最尖端汽车技术的比拼;WRC是改装车越野比赛,是最能体现改造能力的比赛;勒芒24则是各品牌量产车的较量。论和普通民众的贴近性,勒芒24才是最接地气的。

勒芒赛的历史比F1更悠久。自1923年于法国巴黎西南部小城勒芒创办以来,勒芒赛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而且成了每年6月的例行节目。勒芒赛和其他两大赛车赛事最大的区别在于,参加勒芒赛的必须是量产车——普通人就能开的那种。

正因为是量产车比赛,所以成绩不是勒芒赛的最主要考核标准,经济实用性才是。在勒芒赛中,靠增加油耗来提升车速根本不算本事,谁家的车能用更少的油跑更长的距离才是王者。在勒芒赛这个平台上,各大车商100年来不断角力,就为了能用更好的表现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往小了说,世界主流汽车品牌的良好口碑都是在勒芒赛跑出来的;往大了说,勒芒赛的成就是一个国家汽车制造工业水平的展现。近十几年,中国的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无论是动力性、经济性、耐久性还是维修方面,国产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各汽车品牌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在宣传上,眼花缭乱的广告语令人应接不暇,许多买主因此不知所措。如果国内能有一项类似于勒芒赛规则的新能源耐力赛,让各大品牌的主流新能源车型都来跑跑:谁家驾驶体验最好、谁家续航里程最长、谁家充电(换电)最快、谁家维修效率最高……实战比赛跑跑看,消费者就能一目了然。

未来,纯燃油汽车必然会逐渐退出家用车市场,更先进、更节能、更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甚至是纯电汽车将是家用车的主力军。如果广州能够率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办正式的耐力赛,那么不仅能进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研发,对本地经济的帮助也会显而易见,何况赛车原本就是集文化、体育、旅游、商业、科技于一身的新型消费活动。

前几年,广汽丰田曾在上海办过一场类似规则的宣传性比赛,但由于规模较小,所以影响力十分有限。事实上,广东一直走在国内汽车工业的前沿,在新能源方面,广州有广汽埃安、风神浩瀚、小鹏汽车,深圳有比亚迪,都是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佼佼者;而且,广东省内大小城市的街道上,绿牌汽车随处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底蕴非常好;最重要的是,广州举办过全运会、亚运会、女足世界杯等大型赛事,有非常丰富的大赛举办经验。

如果广州有一条F1赛道和赛车公园,那么真的可以利用起来,也完全有能力举办新能源赛车的耐力赛,而且这样的比赛,关注度绝对不会低。(王敌)

■统筹:新快报记者许婉婕

■采写:新快报记者高京 王敌 陈慕媛 许婉婕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