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从束之高阁到走向大众,古籍何以“活”起来?
日期:[2024-04-28]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2024年4月21日,家长和小朋友在新改建的浙江省义乌市图书馆阅读。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消息,《新华每日电讯》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刊发了“新华深读”栏目报道《读书五问》,选择了五个问题,探讨关于读书的那些事。它们是:读纸还是读屏,今天你读书了吗?重情怀还是要市场,实体书店生存之道何在?打卡地标还是文化殿堂,图书馆变了吗?我读还是读我,如何重新定义阅读?从束之高阁到走向大众,古籍何以“活”起来?在此原文呈现其中的两个相关问题及回答。

重情怀还是要市场,实体书店生存之道何在?

今年是复旦旧书店营业的第24年。店主张强介绍,店里平均每天能卖出约三百本书。

一家体量不大的书店为什么能有这样的销量?

张强分析,一个原因是价格。“我们绝大部分书,无论放到哪个平台都相对便宜。”而最体现店主能力的,是收书时对价格的平衡把控,不能太贵,也不能太便宜,这样才能让书店长期运转。

尽管书卖得很好,张强依然觉得开书店不是个好生意,房租太高,利润太薄,但他坚决不在店里卖利润更高的咖啡、文创,“我要让年轻人看到传统的书店到底什么样”。

2023年,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在图书销售中进一步降至11.93%,但仍有新书店不断开张,并找到了生存之道。例如,2023年2月,在上海陆家嘴诞生的混知书店,店主是畅销书“半小时漫画”系列的作者混知团队。

书店开业刚满一年,已经接近盈亏平衡点。“我们的生存之道就是让顾客进来逛两圈便能掌握知识。”混知文化联合创始人罗润洲说。

混知书店有项独家活动备受好评——由“半小时漫画”主创团队带领客人们画知识,让大家学知识的同时,习得知识可视化的方法。此外,书店还在探索“混知+城市共创”,与地方合作,用漫画讲述城市的知识,展示到书店中。

从“一册在手”到“一屏万卷”,数字化带活古籍

在某平台自营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官方旗舰店上,王国维辑校《竹书纪年》位居销量榜首,单价10元,好评如潮。书友留言:“普通读者通过这种方式直面古籍,获得启迪,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古籍数字化,让实体书爱好者获得充足供给,也为线上阅读开启方便之门。

《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第一辑)在古籍数字化平台“识典古籍”正式上线,免费面向公众开放,曾囿于深宫的厚重典籍,成为了百姓触手可及的文化食粮。

从“一册在手”到“一屏万卷”,对学者来说,缩短了学术成果的生产周期,深刻改变了研究范式与思维方式;于读者而言,在翻越时光而来的智者叮咛中,以更广阔视角,看待此身、此生和世界。

康熙十六年,京师。“你”初入钦天监天文科。观象台上,“你”站在南怀仁身边,斗转星移间,你们共同将各星图连接,四象圣兽依次浮现在眼前。

这是玩家能在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寻游记》第二部《明清档案:钦天监南怀仁题本》中体验到的“穿越”。

虚拟现实、数字展厅、智慧讲解……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古籍“走进”人间,人们“步入”古籍。

出门旅行,《黄山志》摇身一变成为绝佳的旅行指南;《食医心鉴》等传统食谱成为店家的特色宝典;《古今碑帖集成》《芥子园画谱》中的审美元素,融入文创纪念品而成为游客首选。

“传统古籍所表征的‘知识仓库’正以各类‘金蝉脱壳’的方式进入现代社会,实现新的扬弃。”故宫古籍保护鉴定专家翁连溪表示,只有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古籍、爱上古籍,才能让古老的中国文化充满新的生命力。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华典籍千年一脉,生生不息。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