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佛山功夫,中国名片
日期:[2024-05-07]  版次:[A05]   版名:[关注]   字体:【
■李伟峰演示以毛巾制敌。 胡锦辉/摄。

■郭伟湛

■王冠艺

拳拳赤诚爱国,帧帧时代创新

“横跨右脚,开马步,三二一走!”近日,在禅城区环湖小学,三千名学生参加了洪拳一级考核。跟随广播指令,孩子们拳拳生风、步步有力。

另一厢也有大风起兮,年轻“80后”挥起二十斤“大刀拦门寨”展示,“鸿胜祖馆”牌匾前,场域瞬间似被劈开历史间隙——数百年前,这种大刀曾助太平天国守护寨门;20世纪30年代,它又进化为“抗日大刀”。这是鸿胜蔡李佛拳独门兵器。

“功夫,是佛山的文化符号,古往今来,佛山武林群雄汇聚,既有活在人间、敢爱敢恨的世俗情怀,又有儒家修身齐家的济世精神,千百年来传递的是自强自信、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日前,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梁凤莲在受访时表示。

本期,我们走进中国“武术之城”——佛山,此地集萃南北方超过50个拳种,习武人口超过30万。“天下功夫出少林,南派武林盛佛山”。

1 红色武馆,浓烈家国情怀

近日,省级非遗项目蔡李佛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佛山市鸿胜蔡李佛拳协会秘书长李伟峰,在受访时表示,佛山功夫兴起有历史渊源,明朝覆亡后,很多武林高手来到佛山潜伏;明清商贸发展,也催生许多武师和保镖。佛山成为蔡李佛拳、洪拳、咏春等的发祥地。

佛山习武之人一直有浓烈家国情怀。其中,“佛山鸿胜馆是佛山历史最久的武馆,更是本地绝无仅有的‘红色武馆’。”他说,“1851年(咸丰元年),张炎(张鸿胜)创立‘鸿胜馆’,也是全佛山最早的武馆。张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参加者。”

赤胆忠魂,长缨飘红,历史上的鸿胜馆做到了“武功卫国”。李伟峰介绍,1905年,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成员就包括鸿胜馆的李苏、钱维方等。1922年初,作为佛山工人俱乐部成员,梁桂华、钱维方经梁复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广州召开,30多名鸿胜馆的武林高手组成特别保卫队,不分昼夜护卫。1927年广州起义,梁桂华身先士卒。1932年一二八事变,鸿胜馆弟子崔章带人前往上海教导官兵用“大刀杀敌术”参加淞沪会战……

“佛山鸿胜馆”这五个字,在历次革命进程中,已经从一个武馆、一群武师,蜕变成通晓民族大义、充满爱国精诚的佛山符号。

是爱国精神,更是独门武功。鸿胜馆蔡李佛拳凌厉迅疾、大开大合,极适于上阵杀敌;独门兵器除了大刀拦门寨、抗日大刀、单刀藤牌碟等,还包括雨伞、扇子、毛巾、板凳甚至算盘。

李伟峰现场演示,方正算盘在他手中,化身角尺锋利的大杀器,挟突来之力,直扑对方脸面;平平无奇的毛巾,在他掌中陡变疾风暴雨般的短鞭。为何会有这些“兵器”,他解释,因弟子多为各行各业工人。看来,这才是真正“飞花摘叶,皆可伤敌”境界。

2008年,蔡李佛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佛山蔡李佛拳于2012年入选省级非遗。李伟峰介绍,佛山习武风气持续浓郁,如今,政府组织的青年夜校在鸿胜纪念馆开设了武功课堂,“还在数十处设立了公益性‘功夫角’,每周末由资深师傅带领居民练武”。

现在,拥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李伟峰正和伙伴致力于通过AR和3D建模进行动作捕捉,把武术招式在三维科技世界记录重现,并有望将来实现“人机互练”“隔空比武”。

2 百年招式,稚童拳拳生风

“一身功夫勇,声威有洪拳。”岭南人代代传承的不屈气节,在街头林立的新老武馆萦绕;流传百年的招式手法,在稚童们的清脆威喊声中复活。佛山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南海区武术协会会长、省级非遗项目洪拳(南海)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黄飞鸿第四代弟子王冠艺,每周都会在环湖小学、映月五小进行教学,多年来其教学踪迹遍布诸校。

洪拳,为广东南拳“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之首。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雪莲著有《佛山武术史略》一书,她介绍,洪拳在清代传入南海,代表人物有梁坤(即铁桥三)、林福成、黄麒英、黄飞鸿、林世荣、颜殿雄等。“民间说,有祠堂的地方必有醒狮和洪拳,可见洪拳群众覆盖面之广。”

正如南海区洪拳协会参与出品的洪拳功夫操主题歌《尚武兴中华》所言,洪拳手法多变、马步扎实稳健,以气催力、以声助威,强调“腰马齐发力,气势更如虹”。洪拳是人龙舞、醒狮、粤剧等佛山民俗的武术基础;2022年6月,其被列入广东省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下,佛山提出激活十大传统文化,功夫文化如何发力?王冠艺表示:“我们不单要走进校园、做好传承,还要跨界融合,比如功夫和音乐节协会、美术协会等合作,比如开发功夫陶瓷公仔、打造功夫餐饮等,进一步激活经济、推动武术发展。”

3 口述历史,数字化建档传承

“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这是电影《一代宗师》里,饰演叶问的梁朝伟所说台词。作为叶系咏春传人,郭伟湛要叫叶问“师公”。

今年73岁的郭伟湛是佛山市咏春拳协会会长,国家级非遗项目咏春拳(佛山咏春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10岁开始跟父学咏春。2021年,佛山咏春拳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伟湛说,推广咏春拳,他这辈子责无旁贷。

他说,目前佛山登记在册的咏春拳馆达140多家、习练者数十万人,在佛山,练咏春蔚然成风。“佛山咏春拳发展至今有六代拳法,每个拳种的理论都不同。”令郭伟湛欣慰的是,历经两年,佛山咏春拳的数字化建档已于近期完成,基本收录各大宗支的咏春拳技能、技法及历史发展等资料。“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将佛山20多个辈分高、年纪大的咏春拳第四代第五代传人心得进行文字、影像收藏,这些档案将进入佛山博物馆,为下一代人传承做好铺垫。”

郭伟湛透露,2024年佛山咏春协会将进一步巩固佛山咏春的“非遗”成果;并按“非遗”五年保护计划实施要求,组织各部门、各传承基地进行业务学习研讨;计划2024年举办一场咏春拳邀请赛……“让咏春拳连接世界,让佛山成为咏春拳的圣地”。

【声音】

佛山功夫走向世界

“我想起2010年上海世博会,佛山带去100尊以中国红为色调的李小龙‘CHINA 功夫’雕塑,放在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佛山案例馆,是佛山功夫走向世界文化舞台的一个象征。功夫,是佛山的文化符号,古往今来,佛山武林群雄汇聚,既有活在人间、敢爱敢恨的世俗情怀,又有儒家修身齐家的济世精神,千百年来传递的是自强自信、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采访中,梁凤莲动情地说。

她表示,功夫之于佛山有三重意义,“在生活层面,是强身健体、自强不息,佛山作为商业和制造业兴盛发达之地,尤其需要这种体魄和精神;在社会层面,是锄强扶弱、拔刀相助,佛山作为明清时‘天下四大聚’(汉口、景德镇、朱仙镇和佛山),鱼龙混杂,功夫在当时,打出了一小片晴天净土,打出了一时一刻的镇邪气势;而在更高层面,功夫,不仅助力佛山走出省城、走出粤港澳大湾区,更是走向世界,树立起了中国人应有的文化形象。功夫已不仅是佛山的名片,更是中国的名片。”

甲辰龙年,注定不凡,2024年1月4日,在中共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佛山首次提出要激活“粤剧文化、功夫文化、龙舟文化、龙狮文化、陶艺文化、工匠文化、美食文化、秋色文化、祖庙文化、忠义文化”等“十大传统文化”。

“我们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佛山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佛山,这座岭南文化名城,怀揣如此多的“和璧隋珠”,正持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光彩。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快报记者 潘玮倩 胡珊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