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寻觅西关,从“第一甫”开始
日期:[2024-05-09]  版次:[A16]   版名:[快乐旅行]   字体:【
■巷口的六甫水脚1号。

■第一津街。

■漫步于斯,生活气息很浓厚。

■六甫社区中的浅浮雕墙饰。

■看似“无路可走”的巷子别有乾坤。

■从长庚后街阶梯向下,可寻觅到三甫横和四甫水脚等路牌、门牌。

大家都熟悉的上下九,应该算广州最早的商业聚落,宋时已兴,明清更盛。

上下九路,原名“第九甫”;这个“甫”,正是西关的一个关键字,与广府字“埗”乃同义字,代表“码头”,也就是说与水有关。明时人工开凿了一条大观河,与宋时的护城河西濠一同营造出西关一带商业繁盛的区域聚集地。这些区域经两条水系生发而成,也就是西关历史上曾经的十八个“甫”,第九甫便是如今的上下九路,因长度相对较长,故被分成“上九甫”和“下九甫”,后改名“上九路”和“下九路”。

本期,就让我们发现广州的脚步,从寻觅西关历史上的第一个“甫”开始,看看能发现些什么惊喜。

01 “第一津”有歇后语?

事实上,在现有的广州城,是找不到“第一甫”这样的地名的,根据清代光绪五年版的《省城图》上所示,“第一甫”的位置是今越秀区与荔湾区交界之处,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流花湖附近,当年叫芝兰湖,附近有个地名叫做“第一津街”,正是“第一甫”的所在。

为何是“第一津”而不是“第一甫”呢?这与广州历史上的城西护城河有关。广州城曾分别有东濠与西濠两大护城河,“绕城西者,南达珠江”说的就是城西护城河西濠,光绪年西关十八个“甫”当中的前八个,全部顺着西濠从北向南近乎笔直向前,来到现在的上九路与人民南路相交的地方。

广州话有句歇后语:“第一津——冇甫(没谱)”,也是从这里来的梗。“津”代表“渡口”“过江河的地方”或码头,在广州则特指珠江旁的码头,不少江边小路都被称为“通津”,例如东山的寺贝通津,四个字里表达了三个指代,寺指代历史上的东山寺,贝指代东山寺的背面,通津指代东山寺后面有条小路通珠江,历史上珠江边也被称为“海边”——你看,这解释得多么丝滑顺畅!

如果从人民路与东风西路交界的立交桥上走下来,不远便有条小路拐向西,不留意的话很容易忽略过去,顺着这条小路前行137米,便已然站在了“第一津街”的范围。

不过这条长度不足300米的街道,如今既看不到“濠”,也找不到“埗”,漫步于斯,扑面而来的是浓得化不开的生活气息,粥粉面饭的小食店和大排档,与散落在社区中的个性咖啡小馆并行其中,各自静守。

在第一津街走不几步便会看到一道与第一津街呈经纬状分布的横向阶梯,来来往往的男女老幼提着采买的物品、菜蔬从阶梯上经过,他们应该没有想过,阶梯下那凹下去的地方,曾经,有千年护城河流淌。

02 看似“无路可走”实则别有乾坤

从第一津街向南穿过东西走向的西华路,便站在了光复北路的地头上。

光复路,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市拓城修路时的改扩建,1931年将原第三、四、五甫改建成马路,名“光复”,旨在纪念辛亥革命。这条路全长约2公里,分光复北、光复中和光复南三段,其中从西华路到龙津东路为光复北路,继续向南到上九路是光复中路,再向南是光复南路,曾经的第二甫,已经找不到一丁点蛛丝马迹……

第二甫曾经紧邻第三甫,长度据说只有50米左右,它与西关十八“甫”中的第五“甫”一样,是消失得最为彻底的两个“甫”。

中山七路与人民路相交会的路口,宝生大押旁边长庚后街的巷子里,可以寻觅到“三甫横”以及“四甫水脚”等字样的路牌、门牌——没错,如果你顺着第一津街东侧阶梯下行,一路向南走过来,也能来到这里,甚至再一路这样向南走下去,都可以在邻近方位找寻到“X甫水脚”这样的字样,三、四、六、七、八,这几个“甫”的水脚牌仍在,甚至原来第六甫的位置现在已发展成相对比较大的一处社区。

这样的脉络走向,其实也很直观地显示出,宋时开凿的城西护城河当年差不多就是这样一路向南,流经此地,“甫”或“水脚”的字眼,本意上表达的都是与“水”有关。

更同时说明了,为什么西关十八个“甫”,前面八个是南北走向,而到了上九路那儿却拐了个弯,转头向西去了——因为在那附近,明朝时期也人工开凿了一条河,名叫大观河,让护城河的水直接联通了下西关涌,再通过柳波涌进入珠江。沿着大观河两岸,按水道迂回曲折自然衍生出商业旺地,所以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如今的上下九-第十甫历史文化街区(含第十一甫)原本是大观河北岸;而从第十二甫掉头重新向东一直到第十八甫的一段,曾经是大观河南岸。

六甫社区门口的简介开篇第一句就写着:“古时候此处位于西濠第六个埗头的位置,故名六甫。”进入六甫社区,一路向南走到“六甫水脚1号”的门牌,接下来的“七甫水脚”却在折而向东的几步之遥处,然而这里依然属于六甫社区的范畴,无论路边影壁上的浅浮雕造像,还是南向走到长寿路口“六甫社区”的牌坊,都在提示这里是原第六甫所在地。

在清光绪五年版《省城图》的显示上,可以清晰看出第六甫的长度相比其他“甫”略长一点,第七甫位于水道拐了一个小弯的地方,小弯拐完便是第八甫——这意味着要穿过长寿路与长寿东路相交的路口继续向南。

一眼望过去,向南就是人民路高架桥入口,这么神奇?原来,在上高架西侧紧邻处,有一条看着十分不像“路”的甬道,下几级阶梯,便能接续上七甫水脚的门牌号……之所以说这条甬道“不像一条路”,是因其左侧为上高架的方向,下方是进入地下车库的方向,站在马路对面怎么看也不觉得这是一条能通行的路,曲曲折折的寻觅之旅,如果不是真的有心去找,几乎不会有人留意到,除非是这里的居住者。

与那几级阶梯相邻的门牌号是七甫水脚18号,七甫水脚1号的隔壁,几乎是同一面墙上,“八甫水脚”的路牌赫然出现,交界得如此猝不及防,直令人惊诧。

顺着八甫水脚狭长的巷子再一路向南,眨眼间,上九路与人民桥高架相交会的路口便出现在眼前,原来这些看似“无路可走”的巷子内里,竟是这样的“别有乾坤”。

■新快报记者 陈斌 文/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