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多案例详解投档录取规则:梯度投档 志愿优先 择优录取(2)
日期:[2024-05-22]  版次:[T13]   版名:[阳光中考]   字体:【
■2023年普通高中录取梯度投档控制线


■三所中学2023年广州中考的录取数据

PART 2

正确理解“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

1) 梯度投档控制线的作用

同一批次内(第一批次除外)的志愿录取是先比梯度、再比志愿顺序、最后比分数,接下来我们一步步了解这一规则。

今年中考,以降序排列在报考总人数10%位置(去尾取整)的考生成绩作为普通高中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以40分为间隔依次设定普通高中第二梯度投档控制线、普通高中第三梯度投档控制线等直至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

2023年普通高中录取梯度投档控制线如下图所示,第一梯度控制线是715分,普高录取最低控制线是545分,是今年中考志愿填报的重要参考依据。

采取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录取方式的计划,填报同一学校的考生按梯度优先,同一梯度的考生按志愿序号优先,同一志愿序号的考生按分数优先。以2023年为例,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为715分,某校在投档录取时,先对715分以上报考该校的考生按志愿先后顺序进行投档,先投第一志愿,若学校招生计划未录满,再投第二志愿,以此类推直到第六志愿。若完成上述步骤后,该校在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上仍未完成招生计划,则再对第二梯度的考生按志愿先后顺序投档……以此类推。

2) 实行多梯度投档的好处

实行多梯度投档录取,与往年投档录取规定有效衔接,有利于形成统一规范、稳定清晰的投档录取规定,方便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志愿梯度,增加非第一志愿录取机会,降低考生填报志愿难度;有利于考生填报外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志愿,促进区域间合理流动;面向全市招生学校的各区考生投档控制线相同,录取更加公平;避免“分分计较、过度竞争”。

3) 记者解读多梯度投档示意图

在广州市招考办发布的《报考指南》中,能看到这样一张示意图(上图)。

这张示意图“信息量”很大,严谨且生动地演示了梯度投档的过程。记者对这张图进行配套解读,帮助家长和考生读懂其中所蕴含的信息。

我们看到,在第一梯度线上的考生已经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好了,一个个绿色的小人表示在第一志愿中填报了C校的考生。C校开始从高到低录取(出现往下的箭头示意),录取到考生2时,就完成了全部招生计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录满了”,那么C校的投档录取就结束,录取结果显示C校位于第一梯度以上。排在考生2后面的考生3和考生5就无缘C校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考录取规则之一:择优录取。同时也启示我们,填报时要参考目标学校的招生计划数、学校是否热门、竞争是否激烈。

考生3和考生5第一志愿落空了,他们接下来会被怎么录取呢?在第一志愿全部录取完后,第二志愿的录取开启。接下来看考生3的第二志愿(白色小人表示),很遗憾,他填报的F校也已经录满了,考生3依然没有着落。投档录取继续进行,下探到考生5时,他第二志愿填报的B校还没有录满,他如愿被录取。幸好,B校的招生计划在录取完第一、第二志愿后依然没有完成,在第三志愿从高到低录取时,终于和考生3迎来了“双向选择”。因此,虽然考生5比考生3成绩更低,但因为考生5在第二志愿填报了B校,因此他优先被录取,这就是中考录取的又一规则:志愿优先。

关注到“蓝色小人”的家长和考生可能有一个疑问,考生6在第六志愿才填的A校,而考生8在第一志愿就填了A校,为什么考生6优先被录取呢?这就是“梯度投档控制线”起到保护作用了。由于考生6在第一梯度,考生8在第二梯度,所以是先把上一梯度填报了A校的考生都录完,同时A校还没录满的前提下,才会开启下一梯度的录取,案例中的A校就是在第二梯度的第一志愿完成了招生。假设还没录满,就会像X校那样,开启下一志愿的录取。这就是中考录取的重要规则:梯度投档。所以,只要我们的志愿填报拉开合理的梯度,就能被处于下一梯度的学校“兜”住,所以说,“梯度线”也是考生们的“保护线”。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中考录取的规则,就是“梯度投档、志愿优先、择优录取”。

PART 3

看懂往年中考录取数据

如图,为三所中学2023年广州中考的录取数据,部分考生只关注到了录取最低分数,其实这是不够的,结合多个数值进行分析能让志愿填得更稳妥。下面将以举例的形式解释录取最低分数、最低分数同分序号、末尾考生志愿序号等数据含义,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案例1:2023年A校户籍生最低分数735分、末位考生志愿序号为1,说明第一志愿报考A校的学生中被录取的最低分是735分,“最低分数同分序号177”表明该被录取的学生在同是投档分数735分的所有学生中排位序号是第177位。

综合以上数据,考生可以知道,A校在2023年的中考招生中只录在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学生,中考成绩要求为735分,且同分序号在第177位以上。若A校多年的录取最低分在第一梯度线上且只录取到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报考该校极大概率难以被录取而造成志愿“浪费”,其他此类学校同理。

●案例2:2023年B校户籍生“最低分数675”表明第一志愿报考B校的学生中被录取的最低分是675分,“最低分数同分序号476”表明该被录取的学生在同是投档分数675分的所有学生中排位是第476位。“末位考生志愿序号3”代表B校录取的最后一位考生是第三志愿报考B校的,“末位考生分数700”表明第三志愿录取到700分便结束录取。

综合以上所有数据表明B校在第二梯度投档线上录到第三志愿700分完成计划。那么第一梯度线以上的考生可以用B校来保底,但第一梯度线以下的考生则要把B校放在前三志愿,且志愿号越往后所要求的分数越高。

●案例3:2023年C校户籍生“最低分数636”表明第一志愿报考C校被录取的学生最低分数是636分,且下探至第三梯度。“最低分数同分序号196”表明该被录取的学生在同是636分的学生中排序是196位,“末位考生志愿序号4”代表学校录取的最后一位学生是第四志愿填报C校的,“末位考生分数673分”表明C校在第三梯度第六志愿中录取到中考成绩673分即完成招生计划,2023年低于这个分数排位的学生第四志愿填报C校都没有被录取。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知道2023年中考成绩在636分以上的学生,只要前三志愿填报了C校,都能被录取,如果在第四志愿填报C校,则要求分数最低为673分。

录取控制分数线和学校录取最低分数有何区别?

录取控制分数线(事前设定)是用于投档录取时做限制条件的分数线,在投档录取前就已规定或划定。如,全市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普通高中第N梯度投档控制线、学校名额分配录取最低控制线、学校特长生项目和自主招生的录取控制线。

学校录取最低分数(事后产生)是在投档录取时,按照投档录取规定,对填报某所招生学校的全体考生根据志愿、中考成绩完成投档后产生的最低录取分数。学校录取最低分数是学校在某批次投档录取完成后自然产生的,是投档录取的结果,不是事先设定的。各学校往年录取最低分数详见“广州招考网—中考中招—历年分数”栏目。

PART 4

检查志愿梯度及排序是否合理

考生要明确,并不是志愿表上的每个志愿位置均需要填满,如果在前面的批次被其他学校录取,后面批次的意向学校将不再录取。填报需要检查的内容包括:

检查每个批次的第一志愿是否是自己的意向学校。同一批次各志愿间是否拉开了合理的梯度。

检查目标学校志愿前的批次中,有没有填写不想去的学校志愿。由于中考志愿按批次顺序录取,已被前一批次录取的学生将不再参加下一批次的投档录取,考生须特别留意。

检查保底学校是否稳妥,“保底”的择校同样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