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博会开幕 新质生产力成新热点
日期:[2024-05-24]  版次:[A04]   版名:[头条]   字体:【
5月23日,观众在第二十届文博会上打卡留影。

5月23日,在第二十届文博会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的腾讯展区,观众体验“寻境敦煌”VR数字沉浸展。

5月23日,女子英歌队在第二十届文博会现场表演。

■5月23日,人们来到第二十届文博会参观。

为期5天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3日在深圳开幕。本届文博会以创办20年为契机,加大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和数字化水平,不断强化交易功能,打造富有成效的展示和交易平台。

本届文博会共设8个展馆,分别是文化产业综合展A馆和B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文旅融合·文化消费展、影视·出版·版权·游戏电竞展、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展、艺术·设计·国潮展、国际文化贸易展。线下展览内容将在云上文博会平台同步展示。

作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举措,本届文博会设立“文创中国”专题展区,展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新成果,汇聚来自故宫文创、北京工美造办、景德钰青、字在、学古等颇具代表性文创机构300余件文创产品,并以时尚展陈设计与互动体验,讲好中国文创故事。

着力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机构搭建展示交易平台,促进业界交流融合,促进科技充分赋能文化产业。光峰科技、丝路视觉、科大讯飞、雷曼光电等国内前沿文化科技、文化装备制造、人工智能企业参展;设立AI大模型集中发布推广区,展现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广阔发展前景。

首次设立国际文化贸易展,国际展区面积从上届3000平方米扩大至本届2万平方米,邀请国外贸易机构、驻华使领馆、国际友好城市组团等参展,加强与境外文化机构、商会等的合作。

本届文博会共有超600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海外展商参展;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

自2004年在深圳正式创办以来,文博会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等不断攀升,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逛展

广东馆展区聚焦“文化+科技”

本届文博会,广东展团突出“文化+科技”,以“勇立潮头,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主题,统一形象、整体布局、突出交易,全省21个市、381家文化企业,协同文化央企以及香港、澳门,携2万件文化产品,在第13号馆“大湾区馆”集中亮相。

全馆突出科技创新、文化引领,以调研考察主通道为主轴,以综合展区为中心,辐射链接地区线、产业线两线。

广东综合展区重点展示文化科技引领未来生活发展场景,该展区分置两大板块:文化科技创新和特色文化产业。

其中,文化科技创新板块设置“大模型产业应用厅”,精选8个大模型,展示广东以最新科技赋能提升新质生产力,催生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新成果,并以各应用大模型延展链接产业线新闻信息服务、数字创意、影视出版、先进文化制造、创意设计、文旅融合等产业板块,呈现未来文化科技细分领域新技术、新场景、新趋势。

特色文化产业板块设置“广东文艺精品”“文旅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广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个展区,展现广东大力推动岭南文化“双创”工程,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绿美广东等突出成效,同时链接地区县各市展团,突出展现各市精选的特色文旅产品,展示各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亮点。

广东展团突出服务企业、扩大交易,围绕促交易促消费,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精心搭建“粤文购”、信息服务、功能专区以及直播等四大交易平台,板块化组织产品推介、专题发布、现场促销、精品拍卖、金融对接、行业交流等六大系列60多项活动,开展商务配对、促消费、品牌推广、招商招展、行业发布等五大专项服务,以交易水平全面提升,着力打造全国展团标杆。

值得关注的是,为强化交易服务功能,第二十届文博会首次启用自建线上交易服务平台——“文博购”。展会期间,采购商和消费者将通过扫描入驻展商店铺码和展品码,实现展会现场自提或快递发货的购物体验;同时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内容审查,确保文化安全;智能后台管理系统将利用AI大数据算法分析用户的行为特征和兴趣点,提高对用户的分析转化能力。本届文博会联合互联网头部直播带货达人携自选精品,并携手各地企业主播资源,优选展商好物,在展馆现场进行直播带货,为参展商提供更多交易支持。

观察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以文为名”二十载

有人这样形容文博会:不用东奔西走,一日尽览中国。在这里,数字创意如此神奇、文化科技交融创新,非遗传统在这里“老树发新芽”,焕发勃勃生机。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文博会已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20年来,文博会展示规模从首届4.5万平方米增至16万平方米;线下展商数量从首届700多家增至3076家;参会国家和地区从首届10个增至108个;每年吸引海内外超10万种文化创意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展示与交易,范围辐射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20年来,非遗国潮焕发生机、数字创意蓬勃发展、文化品牌不断赋能品牌出海。国际化程度、交易成果逐年攀升,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20年来,在文博会上不断涌现的文化新业态、新场景、新应用、新观念,已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盛事。

20年来,深圳文化产业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快速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750亿元,占深圳市GDP比重增长至8%左右。文博会,点亮这座年轻城市文脉基因,也借助“鹏城”创新活力,实现文化产业的新腾飞。

走过二十载的文博会,早已不单是一场文化产业博览会。它的身后,沉淀着的,是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面向的,是一个“新”潮流澎湃、文化之花竞放的新世界。透过文博会这一平台,我们看到一个古老却质新、悠久又活泼、可敬而自信中国,昂首阔步,大步向前!

■本版文字:新华社、央视、南方网

■本版图片:新华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