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粤博“白切鸡”可以带回家了 还配个pang(第一声)
日期:[2024-05-26]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5月23日,粤博的工作人员在展示玉雕鸡摆件以及配套的不锈钢碟子。该文创主体由树脂制作。 新快报记者 郗慧晶/摄

■广宁玉雕“金鸡报喜”,广东省博物馆藏。郗慧晶/摄

■香薰蜡烛。 粤博供图

■以玉雕鸡为原型设计的盲盒、冰箱贴和挂件等。 郗慧晶/摄


■馆藏广宁玉雕“花开并蒂”。 粤博供图

老广:离谱中透出丝丝合理

大家都知道,广东人最爱吃白切鸡,而在广东省博物馆,有一只用“广宁玉”雕成的白切鸡,看起来像真鸡那么好吃。

充分浸透、泡熟后爆裂的鸡皮,让人想象它前一刻弹开时香气四溢的“啪”声;鸡皮上,细小毛孔处处可见,鸡腿肉,则饱满得似乎要告诉你:绝对弹牙!联想起白切鸡的方便做法,以及广东人对鸡肉本身的挑剔,“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简单的烹饪方式”,这时,应有画外音响起。

而这一切通感,都来自馆藏“广宁玉雕金鸡报喜”。没想到就在最近,该馆还推出了系列文创。有缩小版的树脂白切鸡(还配上了被网友戏称为“广东省省碟”的不锈钢小碟子),有各种味道的鸡型香薰蜡烛,还有棒棒糖、冰箱贴等。

现场有市民表示,乍一看觉得搞笑又离谱,但细细一想又觉得,开发这只“鸡”,确实很合理。

还有网友纷纷留言:

“广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玉雕白切鸡就很离谱了,没想到纪念品店还有玉雕鸡盲盒,果然是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广东。”

“什么?省博白切鸡出周边还送省碟?”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它的几个)盲盒,除了隐藏款,都吃过了。”

“建议附上食谱。”

“我广宁人买咗冰箱贴和盲盒。”

“别人家都是好看的冰箱贴什么的,我们直接出各种做法的鸡还送pang~超值啊!”

“香薰能不能做成姜葱味?”

于是,近日,我们就一只“鸡”和它的“重生”,专访了广东省博物馆文创产业部工作人员。

【关于一只“鸡”的对话】

问:您好!请问这次为什么会选择这只“鸡”作为文创的源泉?

答:在我馆自然展厅展出的广宁玉雕“金鸡报喜”,以其惟妙惟肖的造型、爆裂的鸡皮、鸡皮上细小的毛孔等细节令人叹为观止,深受观众喜爱,在社交媒体上的话题讨论度一直很高,也有观众在我馆的微信、微博公众号下留言让我们做此系列文创产品,故我馆尝试设计制作了此批文创产品。

问:围绕它,一共开发了多少款文创?

答:现有16款文创产品,包括盲盒挂件、摆件、棒棒糖、毛绒公仔等,我馆将继续围绕该文物开发更多“玉雕鸡”系列文创产品。

问:对于文物本身,我们是如何解读的?它造于何时、何人之手?原来的用意是什么呢?如此硕大的、黄色的广宁玉是否十分罕见?

答:广宁玉雕“金鸡报喜”采用的原材料为“广宁玉”,广宁玉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与信宜玉、台山玉、阳春孔雀石并称为“广东四大玉石”。广宁玉最早用于制作印章,因其温润易刻、色彩瑰丽,深得文人雅士钟爱,明末清初已经成为有名的贡品。广宁玉雕在题材的表现上,继承了外来的传统民间玉雕的题材特点,很大程度体现中国古代礼仪中对“礼器”的要求,广宁玉被赋予了祈福驱邪、招财进宝、幸福长寿、吉祥如意等多重美好的寓意。此件工艺品以其珍稀的材质、惟妙惟肖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爆裂的鸡皮,甚至连鸡皮上细小的毛孔都在玉雕大师的巧夺天工下得以呈现,不仅是我馆的珍贵收藏,更是传承和弘扬广东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真谛。

问:您觉得广东人对白切鸡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广东人认为“无鸡不成宴”,“民以食为天,食以鸡为先”,而白切鸡则是代表名菜,是将整只鸡煮熟后立即放入冷水中,肉质滑嫩,香味四溢,这样也能将鸡的原始美味完美呈现,广东人也将鸡视为吉祥的象征,这种吉祥的象征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珍贵。广东人对于鸡的热爱,可谓是一种深深的文化情感,从请客吃饭、寿宴婚宴到拜神祭祖,处处可见“鸡”的身影,鸡在广东的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问:目前这组文创的受欢迎程度如何?

答:这系列文创产品一经推出,立马引爆了话题,在小红书、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讨论度非常高,且销售情况火爆。有观众对这一系列文创里的“广宁玉雕鸡发光棒棒糖”的评价是“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广东,鸡棒棒糖也不可以”“油光水滑的一看就很有鸡味,搭配上广东省省碟,合理中透出一丝离谱,让人莫名其妙地笑出声了,哈哈哈,超喜欢”。

【广宁玉,以绿色和黄色调最为名贵】

记者从广东省博物馆提供的资料中了解到,广宁玉,又称广绿玉、广东绿、广绿石,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大多数广宁玉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绢云母、石英,并含有少量磷灰石、金红石等,其中有一类黑色的广宁玉是以绿泥石为主要矿物。它的颜色变化多样,主色调有绿、黄、白、黑、灰,还可能夹杂有红、棕、紫等色,其中以绿色和黄色调最为名贵。

广宁玉不仅有“广东四大玉石”的美名,还与浙江昌化石、浙江青田石、福建寿山石、内蒙古巴林石并称为我国制作印章石及工艺美术品的“中国五大名石”。

广宁玉出产于肇庆市广宁县清桂、木格镇交界的五指山地区,明末清初已经成为有名的贡品。早先用于制作印章,因其温润易刻、色彩瑰丽,深得文人雅士钟爱。

清道光四年 (1824年)的《广宁县志》(卷三疆域山川目·云朝山)记载:“云朝山,在县西一百余里,高百余丈,其山石色备五采,温润而栗,商人贩卖雕作篆首。”经考证,云朝山正是如今广宁县清桂与木格镇接壤的五指山脉一带。这段话描述了广宁玉产地、色彩、质量、用途等信息,可见在当时已经形成“开采-加工-商贸”的产业形态。

1987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曾在广宁做过为期3个月的勘探,认为广宁玉的储量非常丰富,南北两条矿脉带共储藏11615吨,尚有多条矿脉未做详细勘探,估计总储量超过20万吨。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人们已认识到广宁玉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当地政府也开始重视广宁玉资源的保护与健康发展,使行业逐渐有组织化、标准化。2015年,CCTV10《文明密码》节目播出一期《肇庆寻宝记》,使全国人民认识到了广宁玉的魅力。

广宁玉雕技艺属于南派玉雕的一种,工艺大师们根据玉石原材料的颜色、纹理等特点,俏色巧用,从生活中撷取题材,创作出精美的艺术品,多次在大型展会、奖项评选中得奖。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通讯员 粤博宣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