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父亲给我树立起 尊师重道的榜样
日期:[2024-06-16]  版次:[A09]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李劲堃与父亲李国华

■西岳华山 2002年 李国华 纸本设色

■膠林晨曦 1980年代李国华 纸本设色


李劲堃回忆父亲李国华:

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对自己影响深刻的父亲形象,因为没有谁比父亲更关注自己儿女的成长与未来。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虽然肩负着养育我们众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的重担,但他一直把得来不易的专业绘画工作,当作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广东画坛在全国来看,是美术创作活动较为活跃的省份。正值盛年的父亲,是岭南地区较为活跃的美术工作者。在我刚刚懂事的年龄时就有这样的印象,父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离开家,到全国各地写生采风,每当这种时候,家人们都翘首以待父亲的归来。以至于我从小就认为要画好画,就需要到很远的地方,直到后来才认识到,画家的创作是需要采风、写生以及到偏远的地区体验生活的,通过这些艰苦的写生活动,收集积累素材,为创作作品做准备。父亲每次风尘仆仆归来时,都晒得黢黑,人也消瘦,但却带回很多写生画稿,由此可见画家的生活并非是一种可以安坐家中安逸舒适的状态。父亲每次写生回来,都会在案桌上翻出一大批速写,慢慢筛选出一些适合创作的素材。其中就有在他创作代表作《林区》的过程里,我观看到画家是如何把生活“变成”创作的过程,这对我后来学习绘画启发很大,明白到一张作品的诞生过程经过写生、构思、草图以及笔墨表达等多个环节,来之不易。父亲作画的方式、方法深深影响我,让我谨记在艺术创作领域里要有严谨的态度。

父亲当年在广州市立美专读书的时候,其中一位老师是黎雄才先生。在艺术上,黎先生对父亲影响很大,而父亲也一直十分崇拜并尊重黎先生,亦师亦友数十年,尊敬有加,不减半点。在艰难的历史时期,在黎先生下放的日子,父亲常常用自行车,载着老师年幼的儿子,去下放点探望黎先生,风雨兼程,义无反顾。父亲对待老师的态度,给我树立起尊师重道的榜样,浓浓的师生情谊,让我重新定义了教与学过程中升华的友谊与知遇。

后来我有机会在广州美院攻读由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组成的导师组的研究生,近距离地接触黎老严谨的教学方法,使得我在研究生期间进一步读懂了这位曾与父亲亦师亦友的大画家治学态度。双重的情谊,在我后来有幸主持《百年雄才》研究项目时,内心里有着更深的敬意。

回顾过往,各个工作历程中,似乎在冥冥当中是父亲一直言传身教地给了我诸多启发;此外,父亲对艺术追求的不懈的努力、对待困难勤不言苦的态度、谦逊平和的待人之道,是我能够直面工作与生活各种挑战、能够行稳致远的精神内力,一直启示着我。

(李劲堃口述,梁志钦采访整理)

人物介绍

李劲堃

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广州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