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6月30日15时 深中通道通车试运营(2)
日期:[2024-06-28]  版次:[A07]   版名:[大湾区联通]   字体:【
■深中通道开通后,将为大湾区的日常生活带来各种便利。

■隧道内,道路宽阔,路面光滑整洁。

你所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了

1 深中通道即将通车,路线怎样走?

通车后,南沙前往深圳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左右

深中通道东连广深沿江高速、机荷高速和广深高速,西连中开高速、广澳高速和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并与南中高速(在建)、南沙港快线相接。

深中通道通车后,自深圳侧向西行驶,西岸第一个出口为翠亨东出口,可前往中山翠亨新区,由主线直行通过中开高速可去往中山、江门及粤西的阳江、茂名、湛江等城市,经中开高速转入中山东部外环和广澳高速后,可去往广州、佛山、珠海、澳门等城市。

自中山侧向东行驶,经深中大桥、海底隧道后,在隧道内水下互通设第一个高接高匝道,驶出后接入广深沿江高速,可前往虎门和前海、香港方向;自主线隧道直行驶出海底隧道后,第一个收费站出口驶出,可前往深圳机场与深圳宝安区;自主线直行,接入机荷高速,可前往深圳市区和龙岗区、惠州等;前行后可高接高转入广深高速,前往深圳市区或东莞。

目前,南沙正加快推进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建设,计划年内建成通车。南中高速通车之后,东、西行车辆经深中通道转入万顷沙支线,可以经南中高速抵达中山市区和江门等地,经南中高速转入南沙港快线后可抵达广州的南沙、番禺和市区。配套的万顷沙服务区规划建设为融合交通、旅游、休闲、商务功能的门户型服务区。通车后,南沙前往深圳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左右。

2 收费是怎样的?

车辆通行收费标准正式出炉,ETC车辆可享优惠

深中通道车辆通行收费标准已出炉,全线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为66元/标准车次。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马二顺介绍,根据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批复》,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深中通道全线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为66元/标准车次。

其中,东人工岛(起点)至西人工岛的收费标准为37元/标准车次、西人工岛至万顷沙枢纽互通的收费标准为23元/标准车次、万顷沙枢纽互通至横门互通(终点)的收费标准为6元/标准车次;1至4类客车的收费系数分别为1、1.5、2、3,其中3类客车、4类客车收费系数按前述系数的60%执行;1至6类货车的收费系数分别为1、2.1、3.16、3.75、3.86、4.09,专项作业车的收费标准参照货车执行。

通车后,深中通道还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包括重大节假日7座及以下小客车免收通行费、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免费、ETC车辆通行费95折等。

3 哪些车辆不能通过?

危化品车、四类及以上货车禁行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全线为高速公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通行条件、环境较为复杂。

为保障深中通道通行车辆和司乘安全,深圳、中山市交警部门已发布通告,深中通道将实施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全时段禁行措施;同时,经交通、公安相关部门同意,在深中通道试运营期间,对四类及以上货车(根据《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JT/T 489—2019)标准:总轴数(含悬浮轴) 为4轴及以上货车,含所有大件运输车辆)采取禁止通行的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试运营期间,相关单位将对四类及以上货车禁行的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定期组织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适时调整相关管制措施。

深中通道周边路段已完成相关标志标牌设置,并在远端通过可变情报板做好提醒及警示;在百度、高德、腾讯等地图发布提示信息,引导司乘及时选择绕行路线。

广东交通集团提醒,车主出行时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提前规划好行车路线,安全文明驾驶,特别是途经长下坡、隧道路段注意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距离,确保通行安全。

4 目前准备情况如何?

深中通道通车运营准备就绪,路政员、机器人已就位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长亮透露,项目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静候通车运营。

深中通道各项机电、通信等设备设施已完成调试,路政员、工程养护队伍、路网信息中心队伍都已经就位,包括巡检机器人都已“上岗”。

深中通道配备8组常驻路政人员和20组响应路政人员,协助配合交警人员及其他救援单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将迅速联动处置。桥梁隧道全线外侧布设灭火器等灭火设施,全线部署了14台巡检机器人,对隧道交通环境和机电设备进行日常巡检。

目前,深中通道已完成运营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构建,另外全线设有视频监控系统、事件检测系统,隧道内设有火灾监测设施、自动灭火设施,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与周边消防救援、公安交警、医疗、应急等单位共同完成应急处置,保障车辆通行安全。

据了解,深中通道还采取了多项高科技设备保障隧道安全:比如,设置图像型火焰探测器,能第一时间发现火情,上报平台,同时启动声光报警。设置全线固定摄像机视频事件检测,做到超温车辆进入隧道前检测与诱导,进入隧道后实时跟踪,出现情况可第一时间响应。通过气象检测器、气象雷达做深中范围气象监测,融合气象局数据,做气象灾害预测,提前发现桥梁段及岛面影响行车气象问题,及时告知预警等。

■统筹: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王彤 梁贤安 许婉婕 通讯员 粤交集宣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郭思杰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