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前景和薪酬成考量首选,更钟情于一线或新一线城市
C
十亿元新市场欠缺引导
公益普惠服务需“补短板”
随着高考录取方式的改变,院校专业的增减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对普通考生和家长来说,高考志愿填报难度也在不断上升,有近四成人坦言担忧自己“选错专业”。
目前公益和普惠性质的相关服务存在短板,仍有近三成的受访高考相关群体认为自己“不太了解高考志愿填报”,这个比例在去年是两成多,由此产生了付费的高考志愿填报市场。
从数百元到上万元的服务,有不少考生和家长愿意购买。其中价格在201-800元区间的产品最受欢迎,有过半受访者认为可以接受。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达9.5亿元。数据显示,近九成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为9.5亿元。目前由于高考生缺乏获取高考填报信息的渠道,加上高考录取人数逐年递增,高考志愿填报行业付费需求增多,预计2027年将增至12.2亿元。
据早前的媒体报道,今年高考成绩公布前,一些上万元的志愿填报服务刚上线就被抢购一空,甚至2026年的咨询名额也已售罄。
这个新兴市场也令人不无担忧。从业人员多利用家长和考生对填报流程不熟悉、对大学专业及就业前景不了解的“信息差”输出焦虑,引导付费。6月18日,教育部官方网站专门发文,提醒考生及家长警惕“高价辅导”陷阱,明确表示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也面向高考生免费开放“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心理测评、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
专家认为,志愿填报咨询市场呈现非理性过热,既有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前移”等外部环境因素,也折射出高中三年生涯教育未能达效。有关部门需主动作为,加强引导和规范,避免考生和家长因盲从、功利的填报态度掉坑。
D
竞争越来越激烈
超两成高考生希望出国留学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教育普及率提高,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中国高考生规模逐年增长。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中国高考人数规模达到1291万人,录取率为85.2%,本科平均录取率为34.0%。与2020年的1071万人录取率为90.4%,2021年的1078万人录取率为92.9%的数字相比可见,人数在增加,录取率却在降低,竞争越来越激烈。最“卷”的省份依次是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四川省和广东省紧随其后。广东省高考人数70.2万人,本科录取率39.9%,“内卷”程度在各省市中排名靠前。北京、上海分别只有5万人左右参加高考,本科录取率分别达到83.8%和70.0%,横向对比来看松弛感较强。
从各省一本上线率来看,达到30%以上的第一梯队有北京、重庆、辽宁省、天津和江苏省;在21%-30%之间的第二梯队有湖南省、河北省、安徽省、黑龙江省等;16%-20%的第三梯队有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四川省等。
国内相对不平衡的高等教育资源,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有条件的考生和家长需要寻找别的出路。数据显示,有24.7%的高考生希望出国留学,超过80%倾向于参加中外合作项目,也就是在国内高校参加短期培训后出国留学,仅有不到10%选择留学中介。在出国留学的关注因素中,费用是首要的考虑,其次是学校的世界排名,学校的华人学生数量和对未来就业的帮助。
与往年不同的是,对于留学毕业后的规划,超过50%的高考生表示,希望大学毕业后回到国内继续深造,32.7%希望留在国外就业,选择回国就业和继续在国外深造的分别只有6%左右。分析师认为,有可能是出于兼顾高等学历和经济因素的考量。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 韵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 韵
■制图:廖木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