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医院旁共享厨房烹煮“家的味道” 热饭暖汤治愈“医”路坎坷(2)
日期:[2024-07-02]  版次:[A07]   版名:[新快观察]   字体:【
■护士会到“爱心厨房”指导大家制作营养健康的餐食。有吞咽困难的患者,护士指导家属将食物破壁后再烹煮。

■治疗中的阿姨,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喜欢到爱心厨房给自己煮个清淡的肉汤,根据自己的咀嚼能力处理煲汤材料。

■一名陪护家属带着锅而来,端着锅和饭菜而回。

■一名在广医肿瘤医院住院的患者在提供灶头的一个小餐馆里给自己做了一道清淡菜式,材料自备,一个菜加工费4元。

免费可用的“爱心厨房”,广州还真的有!

连日走访中,新快报记者发现除去出租灶头的小餐厅,广州金沙洲一家三级医院化疗住院中心,真的在去年11月开设了免费可用的“爱心厨房”服务患者。

“来广州之前,我打了一圈电话咨询医院能不能自己煮饭,没想到真有!”临近正午,金沙洲某医院化疗中心旁的一间白色建筑内飘出饭香,方姨和六七名病友家属并排站在灶台前,忙着准备午饭。门口,还有几名排队的家属等待空出灶头。“很好了!排排队没关系,电费水费都免,给我们的帮助很大。”来自江苏的小曼告诉记者,老父亲做了手术,需要一日多餐,别说外卖,定点开放的食堂也无法满足老人家的需求,“今天煮骨汤面,煮好放保温桶,他一饿就能吃。”

记者在这间“爱心厨房”看到,除水盆、案板、插板,其内还摆放着各式锅碗瓢盆,“无火煮食,我们都遵守着不成文规定:错峰使用,用完后自觉清洁。”方姨在厨房煮饭有两三个月了,遇到“不守规矩”的初来者,她会耐心指导,“大家的空间,当然要维护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

借一顿家常美味,为治疗助力

借一顿家常美味,为治疗助力——这是“搭灶人”的初衷。

记者了解到,该院“爱心厨房”的方案由放疗中心护士团队提出并执行。主创人之一的李琴护长告诉新快报记者,对恶性肿瘤患者来说,饮食要求较高。但医院内病患众多,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饮食需求。同时医院食堂是大锅烧制,众口难调。“很多病患反映想吃一口家常饭,因此,医院决定为他们量身打造‘爱心厨房’。”

李护长介绍,肿瘤患者的治疗和休养,均需要营养保障。“我们病区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饮食习惯有差异。再者,对中晚期患者(比如头颈部肿瘤)来说,营养一定要跟上,身体才能适应漫长的治疗。”李护长所指的营养要求,除了建议患者摄入多种元素,还有低油低盐,仅此一条,鲜有外卖食物达标。

坚守着安全防线才能长久运作

搭建“爱心厨房”的想法在医护人员及李护长心里酝酿了很久,“个性化的烹煮,饱含着家人的爱,患者能从中补充食物和精神营养,对抗病魔。”李护长将这个厨房称为“爱心厨房”,她将自己的调研及想法写成报告递交医院管理层。经过讨论,院方对此一致认可。但根据病房管理,这样的厨房不能设置在病区里,怎么办?

医院管理人员想到,2023年疫情后,医疗秩序回归正常,原来的“方舱”改建为空气流通、绿植繁茂的“花园病房”。而这个区域里,有一个角落距离病床和诊疗区较远,且有闲置空间。

选定地点,说干就干。院方铺设独立电路、水台,专门定制橱柜、地柜,区分了煮食区和切菜区。护士与患者家属约定,厨房里不用明火,只用电子小煮具,使用时间为早上8:30-中午12:30;下午4:30-6:00。

“爱心厨房”开门迎客,分文不取,大受患者欢迎,做饭的位置常常供不应求。有不少家属都建议:“8个插头板太少了,再加一些就更好。”

“虽然能煮食,但电压仍然是要控制的。”李护长坦言,坚守着安全防线才能长久运作。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餐馆老板说:收点加工费又能便利他人,何乐不为?

在横枝岗路上,一段短短50米路上,还有另外两家餐厅像“来料加工”一样,出租自家灶头为患者家属提供烹饪场地。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街坊们早已对“共享灶头”习以为常,若询问街坊“哪个餐馆可以自己做饭”,还能获得热心指路,“他们人生地不熟,还有家人生病,问煮饭来问路的,我都会抽时间送他们过去。”郑伯是附近居民,在他印象里,横枝岗路最早出现“共享厨房”是在七八年前,“也许更早,只是我们不知道。”

对餐馆老板而言,只要不影响店里的生意,收点加工费又能便利他人,何乐不为?“我只收回成本,靠这个(出租灶头)肯定赚不了大钱,最重要是帮病人吃到想吃的东西,我挺开心的。”临街另一间食肆老板说,自己增加炉灶专供病患已经四年,最初也是被媒体报道启发,“国内不少大城市出现面向异地求医住院群体而设的‘爱心厨房’‘抗癌厨房’,有些还全免费。我没这个(免费)实力,耗损能回本才能持续。”

其实,记者走访发现,广州三甲医院附近的街巷里,为病患服务的“共享厨房”悄然兴起。“孩子在化疗,不能吃调料和油腻,只有自己煮饭才放心”“我家娃挑食,最近又出现排斥反应,只能由我按照医嘱来做专属餐食”……南方医院附近一条小巷里,几名负责为移植仓内煮饭的妈妈边忙边说,比起动辄二三十元的汤饭,租用灶头的经济压力也要轻松些,“如果有免费能用的厨房,那就更好了!”

【专家说法】

关注患者家庭特殊餐饮需求,是管理观念上的提升

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副会长关冬生表示,方便患者亲人煮食的“共享厨房”,近年在国内不断有报道,“‘共享厨房’惠及的群体,一般具有‘治疗周期长’这一特征。且成人患者、肿瘤患者居多。”

关冬生指出,近年一些公益机构在广州、上海、南京、北京开设助医“小家”,“小家”就一直配备着 “共享厨房”,申请入住助医“小家”的对象一般是罹患大病、异地求医的困难患儿家庭。对于需要长周期异地治疗的成人患者,“小家”尚不能覆盖到。由于成人患者群体比患儿多,为此,他们对“共享厨房”这一设施需求比较大。

“很高兴能看到,广州有医院不仅专注日常治疗工作,还关注到患者家庭的特殊餐饮需求,这是管理观念上的提升。从人文关怀角度看,医院若能关注到特殊饮食患者的餐煮需求,设置一个‘共享厨房’,患者家庭与医院的‘心理距离’自然而然拉得更近。”关冬生说。

不过,关冬生亦同时指出,目前广州少有医院建设共享厨房,亦是正常。“共享厨房不一定是医院的标配,若来医院就诊的以重症、急性期,或本地患者为主,对共享厨房的需求相对较低;若以慢性病、康复期,或外地患者为主,医院则可从实际出发,考虑是否有必要增设共享厨房。我认为,这类共享厨房与其设置在医院内,不如思考,如何依托院外更多形式的助医‘小家’来开展,这样对安全管理更有保障。”

搭建“爱心厨房”不易,急需各方力量共力

能减轻患者生活负担,共享厨房无疑是有利的。新快报记者还采访了多名医院管理学者,不少学者建议,使用者应多多留意,自己选择的共享厨房是否安全,卫生条件是否达标。

广州市政协委员李鹤虹提醒:“共享厨房、爱心厨房等,方便长周期住院患者家庭料理饮食,我是十分欣赏的。但患者家属使用时,首先不能脱离疾病来做饮食,最好能跟临床医学营养处方相匹配,同时要关注该区域的水电气安全问题;其次是注意该煮食空间的卫生问题。比如应在保证食品的营养卫生的同时,杜绝食物污染、食物中毒等影响患者康复的各个方面问题。而运营方,也必须把管理方案做细做实,做好安全保障,注意日常巡查巡视,杜绝水电安全隐患。”

他认为,“共享厨房”这一概念若能在广州生根发芽,政府指导规范、患者家属出力、民间公益支持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多方形成合力,好的模式才可能有效落地,真正减轻患者家属负担。

■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潘芝珍

■摄影:新快报记者 观显锋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