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一笔一画绘出新天地 广州打造“桥下风景”(1)
日期:[2024-08-22]  版次:[A06]   版名:[新快观察]   字体:【
■黄埔区新龙镇麦村的高架桥下空间具有停车场的功能,桥柱上绘制了有关乡村振兴的彩绘。

昔日无人问津的边角地块,如今变身画廊、运动场、口袋公园、打卡景点……

作为广州人的你,平时有注意到“桥底”这一特殊空间吗?

广州的桥多,桥底空间也多。以前,这些“边角地块”不受关注,成为卫生死角、管理盲点。近年来,广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建设、管理桥下空间的政策,对跨河大桥、人行天桥、高架桥的桥下空间进行改造、使用、管理、活化。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市内多处桥下空间,发现它们已悄然变身为画廊、运动场、口袋公园、打卡景点……从“隐秘角落”变成了“活力空间”。

■统筹: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燕芬 林钢威 邓毅富

■图片:受访者提供

广州谋划、实施桥下空间改造已有数年

曾几何时,“桥底”经常受到广州市民和媒体诟病。2017年,广州市住建委把桥下空间改造列为城市环境提升工作的重点,广州大桥、黄埔立交、猎德大桥、沙河立交、琶洲大桥、人民桥高架等6座桥梁进行桥下空间提升试点工程,总体改造面积约18万平方米。

“桥下空间提升,是打造美丽宜居城市和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2月《广州市市政桥梁桥底空间建设规划及技术指引》(以下简称《规划》)出炉,进一步推进城市桥梁桥下公共空间的建设运营,按照“一桥一方案”的工作制度,遵循“一桥一景观”的工作思路,打造“一桥一特色”的高品质交通空间,通过创新“调、拓、改”等多种方式引导桥底工程。

据《规划》透露,广州市全域可使用市政桥梁桥下空间总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共629处,其中车行桥350处,人行天桥279处。《规划》提出了精细化、有序化、功能化和品质化四大建设策略,品质提升、功能利用和环境整洁三大提升类别,以“空间好用、城市好管、景观好看”为标准,建设交通有序、活动安全、环境整洁、功能共享的桥下空间。

《规划》出台一年多,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广州不少桥底空间的品质已经悄然提升,从原先的“边角地块”变身小公园、运动场、观景平台、停车场等。

“桥底”原来可解锁文体娱等众多功能

在炎热的夏季,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海印桥北岸桥底公共休闲空间通风遮阳,是街坊休闲避暑、运动娱乐的好去处。桥底不少人散步乘凉、下棋打牌、唱歌跳舞……还有年轻人带着滑板来到桥下跳跃翻腾。

而在广州市黄埔区新龙镇麦村的村边,高架桥的桥柱上画满了各种墙画。麦村是美丽乡村和精品示范村,乡道Y447麦村大道被市交通运输局评为广州市第一批“美丽农村路”。麦村大道沿线串联起了麦村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石牙顶天坑、火车餐厅、竹林溪畔等景点,是麦村村民外出和游客进村旅游的主要交通通道。这些美轮美奂的景点都画在了高架桥下,表现了宜居宜业宜游图景,让游客在麦村找到浪漫而美好的乡村故事。

麦村村第一书记游保平介绍,这条串联田园风光的“彩虹公路”以路为轴、以路串景,构建连山、连水、连村、连城的景色,桥底下墙画起到了诠释和美化的作用,今后会继续围绕农耕生产、新潮运动、特色打卡、可爱萌宠等,打造麦村桥底下的风景。

高速公路桥下空间一直是城市安全管理和环境治理的一个“盲区”。此前,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广澳高速桥下空间道路泥泞、杂草丛生,如今这里正在“改头换面”,将变成集童趣亲子、活力运动、康养休闲于一体的高颜值活力长廊。

新快报记者从黄阁镇了解到,今年3月,黄阁镇召开“麒乐融融”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冲刺动员会,黄阁镇委、镇政府分别与广东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北段有限公司党支部和广东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北段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协议及桥下空间使用安全保护及管理协议,广东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北段有限公司无偿提供新围高架桥桥下约5万平方米的公路用地,交由黄阁镇打造成为运动健身休闲的公共空间与活动空间(活力长廊),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从而满足周边8万多名群众生活需要和娱乐需求,以党建共建形式共同探索出高速公路桥下空间一条“以用助管”的新路径。

据了解,该活力长廊功能分区为童趣亲子段、活力运动段、康养休闲段,改造后包括剧场1个、滑板场1个,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4个、乒乓球场4个、智慧足球场1个。

黄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中明表示,“麒乐融融”新乡村示范带项目不仅旨在为老百姓带来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也将通过招商运营,盘活闲置的土地资源、物业资源、文化特色,为村民群众带来创业创收的机会,连线成片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政协委员建议唤醒“沉睡”的桥下空间

不过,目前广州对于桥底空间的利用、活化存在提升的空间。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物业管理部总经理黄惠雯在提交给今年广州市两会的提案《唤醒广州“沉睡”的桥下空间》中指出:广州市目前桥下空间有用于绿化带、安全封闭、停车场、休闲、景观、市政设施等用途,但总体利用率不高,特别是新建区域,尤其是乡村地带,桥下空间荒废闲置不少。她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包括:利用高架桥下打造绿美广州的窗口,建设有岭南特色、广府文化的人文景观、口袋公园、主题公园,宣传广州花城园艺等。利用高架桥下建设市政设施站场,如应急抢险基地、公共卫生间、环卫工人休息室、警务室等。

她还特别提出,在新建的广州市增城区内的广汕高铁桥下,可分不同主题作为增城区宣传的窗口,如优质农产品、丝苗米、挂绿荔枝等;也可以宣传完整的原风貌古村落、美丽的沿江绿道等主题。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