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西塱站焕新打造四线换乘枢纽
日期:[2024-09-13]  版次:[A09]   版名:[民生]   字体:【
■效果图

首创国内存量车辆段及车站全程不停运改造范式

记者12日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西塱地铁站、车辆段将更新改造,并首创国内存量车辆段及车站全程不停运的更新改造范式。

■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通讯员 穗规资宣

未来将成为四线换乘枢纽

车站北侧的西塱车辆段作为线路车辆基地,承担全线列车停放及检修等任务。西塱站及车辆段于1997年投入使用,至今已近30年时间。在此期间,老芳村地区城市建设不断提速,发展定位迭代更新,规划建设为广州西岸中心商务区,是广州和佛山强强联合、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

另外,随着轨道交通线网持续完善、两市互通,西塱站的功能等级从最初的边缘始发站演变为中心换乘站,未来将成为1号线、广佛线、10号线、22号线四线换乘枢纽。

目前,旧段场的调度发车能力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1号线地面车站的设置形式也难以实现最优的四线换乘方案。另外,地面车辆段对地面空间的隔绝效应明显,制约地区功能结构优化,推动轨道交通老站场及周边地区的更新改造成为了城市存量发展阶段的全新命题。

存量车辆段及车站全程不停运

规划重点聚焦于段场腾挪改造、枢纽升级改造、交通系统改善、综合功能提升、土地整备实施五个方面,提出了段场与车站、交通与开发的一体化统筹方案。

重点之一为车辆段腾挪改造。规划探索段场更新改造的新技术、新手段,经两大类、十小类改造方案比选,首创国内存量车辆段及车站全程不停运的更新改造范式。通过线网资源共享,迁出部分原有功能,创造边运边改的自腾挪空间条件,通过“拆-建-腾”循环推进工程改造及综合开发,同时不影响建成线路运营。

再者,规划注重枢纽提升改造。提出四线换乘关系最优解,实现高效交通集散。通过车站改造打造枢纽交通核,运用大跨度采光中庭,提升换乘空间品质,做好各条线路的高效流线组织,通过冷暖色调区分换乘流线,增强空间标识导向性,打造国际化轨道枢纽。

规划同时注重交通系统的改善。重构片区综合交通系统,实现地面、地上道路交通无缝衔接。一是推动轨道区间改造下地,缩短地面轨行区间距离,打通东西向交通廊道;二是通过合理梳理、组织外部交通,开展一体化立交设计,实现道路系统上通下达。

规划注重综合功能提升。充分融合城市发展空间,通过轨道车站及车辆段下地改造,创造上盖开发条件,置入产业、服务、居住、公园等多元化城市综合功能。通过构建盖上“云平台”,衔接周边的城市空间,形成整体的城市慢行共享通道,以云平台为纽带,构建“广船-广钢-西塱-花地河”绿色开放共享轴线,完善片区公共空间格局,实现片区整体城市空间的有机联系,打造片区广佛发展门户形象。

推动白鹅潭地区蝶变新生

规划还注重土地整备实施。探索通过存量轨道段场用地盘活,消除隔断性设施的消极影响,优化片区功能及空间结构,撬动片区整体更新改造的有效模式。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土地整备策略,以西塱车辆段更新改造为核心,系统盘整周边三旧用地,发挥轨道交通引领作用,形成连片更新改造工作格局。通过车辆段改造先行,为周边改造项目预留腾挪安置空间,为后续周边改造项目启动创造条件,有效撬动片区整体更新。

项目通过系统推进轨道交通老站场的更新改造和一体化开发,为老芳村地区创造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基于面向未来的发展视野,将轨道交通枢纽建设为城市综合枢纽,提出打造湾区枢纽城、广佛服务芯的规划目标,构建站城一体开发引领城市更新发展的先导示范、广佛产业与生活融合发展的服务中心,项目实施将有效推动白鹅潭地区的蝶变新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