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超股份5年3次冲击IPO却都主动撤回
日期:[2024-09-24]  版次:[A11]   版名:[财眼]   字体:【

新快报讯 记者涂波报道 据深交所网站消息,因洛阳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超股份”)、保荐机构海通证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这已是中超股份第3次冲击IPO却又主动撤回材料了。此次IPO前,中超股份曾一边大笔分红一边募投补充流动资金,其募资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曾受外界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中超股份的主要产品包括特种氧化铝和勃姆石为代表的锂电池涂覆材料。自2019年至今,公司5年内已3次冲击IPO,却都以主动撤回材料告终。中超股份最早于2019年6月申报创业板上市,但被抽到现场检查,公司随即主动撤回上市材料;2020年10月中旬,中超股份再启IPO,这次换成了科创板,但次年又撤回了申请;2023年6月6日,公司换回创业板冲击IPO,依旧未能如愿。

此次IPO申报,中超股份原计划募资12.40亿元,除了用于低烟无卤阻燃材料方向及锂电池涂覆材料方向的扩产项目,公司还计划募资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值得关注的是,连续冲击IPO的这几年,中超股份2021年-2023年分别实现营收约6.81亿元、8.34亿元、9.36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1.38亿元、1.42亿元、1.43亿元,而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4480万元、5600万元和4480万元,3年合计分红金额1.46亿元。也就是说,公司一边拟IPO募资补流,一边分红不断。有分析人士表示,企业在现金流充裕时进行分红是合理的,但同时寻求融资补流,可能表明公司内部资金管理和规划存在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监管层强调IPO“申报即担责”,其中不仅包括发行人,还涵盖为其保驾护航的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全面注册制之下,IPO撤否率成为衡量投行执业质量的关键指标,从投行撤否率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海通证券今年以来主动撤回家数逾20家。从今年中报业绩来看,海通证券营收同比降逾四成,净利润同比降逾七成,其中包括投资收益和投行业务收入减少等。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