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环境焕新 教育医疗上新 白云区绘出亮丽蝶变画卷
日期:[2024-09-24]  版次:[T12]   版名:[奋进强国路]   字体:【
■2021年,广州市培英中学白云新城校区正式启用,百年名校培英中学回归白云区。

■白云区以“小切口”撬动环境“大变样”,图为白云新城。通讯员 张永林/摄

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1363.58亿元,增长6.3%,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超600亿元,总量全市第二;全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56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0%、7.7%……

近十数年来,白云区早已不是昔日给人偏僻落后印象的郊区,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区,在白云山下揭开历史的新篇章。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白云区在全力拼经济稳增长的同时,持续擦亮民生底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白云区聚焦“民之所盼”,大力实施好就业、好教育、好医疗、好民政、好住房、好文化和好环境“七好民生工程”,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需要的“七个聚焦”之一。白云区将持续深入推进“七好民生工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将“深化改革”谱写成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的动人篇章。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小切口”撬动白云环境“大变样”

路边绿树成荫,公园繁花似锦,环境整洁清新,水质越来越清,空气越来越好,城市管理越来越精细化……近年来,白云区持续推进自然生态环境、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以“小切口”撬动白云环境“大变样”。

走进白云新城云憩里公园,只见这里环境优美,下雨后道路能迅速恢复干爽,雨后也不会积水。附近的萧岗海绵探索乐园,则配置了智能海绵互动设备,设计了趣味水过滤游戏,让市民群众更好地探索、理解以水养水的生态理念。

同样在白云新城,今年9月初首批10张太阳能智能充电椅已投入使用,为市民带来智慧城市和绿色出行方面的全新体验。这些充电椅除了提供充电功能,到晚上还能亮灯照明。其中部分椅子还配备有智能灭蚊灯电网,可以利用太阳能蓄电长效灭蚊。

白云区以培育容貌品质社区牵引,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厕所革命”等工作,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2016年以来,白云区成功培育25个市级容貌品质社区、144个区级容貌品质社区,连续4年综合排名全市第一。新建、改造提升公厕811座,数量全市第一。近十年来推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76个,建筑面积约900万平方米,总投资29亿元,共惠及12万户居民。

水治理则是白云区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十年,建成美丽碧道210余公里,4个考核断面全部达标,41条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多年前,石井河一度被称为“墨水河”,“广州治水看白云”成为社会普遍共识。经过多年整治,如今石井河已复青绿,河湖质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2020年石井河河口断面已消除劣Ⅴ类,稳定提升至Ⅳ类。白云区在近三年广州市环境目标责任考核中获评“优秀”,成功沉淀出超大城市治水之道的“白云模式”。

同时,白云区成功打造了“云山珠水”生态品牌,不断擦亮绿水青山底色,成功构建“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四级城乡公园体系。近年建成各类公园84个,公园绿地面积达7.34万亩,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超88%,推进公园绿地与绿道、缓跑径串联成网,让群众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城市环境中生产生活。

提升教育质量 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再迈新台阶

除了优质的居住环境,教育也是居民看重的资源,2021年10月18日,广州市培英中学白云新城校区正式启用。让百年名校培英中学回归,是白云区利用现有资源办好本土学校的一大举措。白云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培英中学白云新城校区建设,冀将其打造成白云教育代表作,为白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白云教育的建设不仅于此,2014年以来,合并调整一批邻近中小学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推进广州市培英中学等5所高中开办(复办)初中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验中学、广州市白云中学等2所学校开办为十二年制学校,与省市高校、名校和教科研机构累计签订协议28份,缔结城乡姊妹学校21对,成立19大教育集团、13个教育联盟,确定了“1913”集团化办学布局体系……近年来,白云区不断优化、完善教育结构布局,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再迈新台阶。

白云区多举措提升学位供给能力。据统计,目前全区在园幼儿9万余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2%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3%以上。收回民办学校转为公办10所,迁建、改扩建学校6所,新开办学校(校区)36所,推进14所“公参民”学校转制为公办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超7.3万个,示范性高中增至9所,增加优质学位超7000个。

此外,白云区以落实教师从教津贴和年金制度、推进职称制度改革、高标准建设教师发展中心等政策发力,使教师素质整体提升。白云区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增至15名,正高级教师增至33名,特级教师增至14名,建成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242个。“三名”工作室让整个教师队伍焕发出了活力,成为白云教育提质增效的新动能。

外引优质医疗资源 内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白云区大力推进健康白云建设,不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就近看病就医更方便,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白云区对标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要求,重点引进了省人民医院白云院区、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白云院区等省市优质医疗资源,针对中北部、西部薄弱情况,协调推进市第八人民医院三期、省工伤康复医院二期、市应急医院等省市医院项目规划建设。除了“外引”,白云区不忘“内强”——不断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5家区属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白云区人民医院新院区二期住院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扩建项目等加快建设,卫生健康资源不断提质扩容。2013年至今,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数从622间增至1464间,增长135.37%;医院床位数从10204张增至25688张,增幅为151.74%。

同时,白云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面完成“一镇街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2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延伸扩容,紧密型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覆盖率达97.41%。

“现在一块钱能干什么?连一次公交车都坐不成,没想到在我们村能看一次病!”刚从人和镇西成村中心卫生站开完降压药的村民戴阿姨笑着点赞说,政府这项服务很棒,她很满意。“一元钱看病”在白云成为现实,是创新提升医疗服务的侧影。

白云区近年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推出“一元钱看病”、中心卫生站建设、基层智慧就医等措施,白云区行政村户籍居民在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站看病,其一般诊疗费和药费经医保报销后,个人只需支付一元钱,剩下部分由政府财政兜底。如今,全区116个卫生站已实现“一元钱看病”全覆盖,目前累计为87.8万人提供“一元钱看病”服务,为村民直接减免4196万元看病费用。费用负担少了,乡村医生水平提高了,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