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当你懂得“爱自己”后,就会发现“不求而得,命运由爱不由天”
本期来信者是一名新入职老师,一个月前因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和意义而向华南师范大学心晴热线负责人袁杰老师倾诉,袁老师鼓励其循着自己的足迹找回当下真实的自己。一个月后,她在给袁老师的这封回信中讲述了自己通过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事而渐渐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忙碌、快乐……她说:“现在的生活是自己喜欢的生活。”袁杰老师在此次回信中,肯定了她因“在大地上行走”而拥有了“真正的奇迹”,并再次分享他提出的“爱的三步曲”理论,指出来信者已开始懂得“爱自己”,启发她“不求而得,命运由爱不由天”。
来信
亲爱的袁老师:
您好!
距离收到您的回信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过得很快,浅浅回想,却又经历了许多风景。
记得当时在回信中看到您的人生故事时就有了些许转变。一直以来,我将外界想得很完美,以为袁老师也是如此。原来每个人都有许多人生的波折,话虽如此,真正意识到这句话却并不容易。我总是将外界想得太顺利,而将自己的生活想得太复杂。
“多年后有朋友问我,从北京985高校到地方双非学校不是走下坡路吗?我说从非心理学转到心理学,我的内心在走上坡路。”袁老师信中的这段话给了我极大的力量。我想,如果一个人能够选择并肯定当下的路,未来无论走到了任何地方,是不是当初的设想,都是很满足的。因此,我打算仔细看看自己骑着的“小马”。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期限,在春节来临之前,未来的一切都不去想,脚踏实地地做当下的事。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写这封信时,我再拿出一个月前的信来看,惊奇地发现,“意义”这个词许久没有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了。我每天仍然忙忙碌碌,但每天晚上都会给自己一小时去上瑜伽课,练完瑜伽身心都很平静。有一次在老师的引导中还体验到了冥想带来的全身的欢愉,虽然只有几秒钟,但我很开心。以前我喜欢做心理咨询不喜欢备课与上课,现在却反着了,特别喜欢上心理课,发现学生们带给我许多快乐,也教会我从更多角度去思考。大多数心理课都是双方积极情绪的传递,我将自己打开,带领学生来到一个开放的心理世界。因为有了正向体验,我就去看书,学习如何设计课程,也向师姐请教备课与上课的方法,每周都去听别的老师的课,自己上完课后就反思不足修改课件,慢慢地也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体悟。最近,因为马上要期中考试了,部分心理课被占用,偶遇学生们,他们找我抱怨,问为什么心理课没了?我听后表面鼓励他们学习,实际上很开心。当我与主科老师换课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爆发出的欢呼也让我满足。我承认我很在乎学生们对心理课的看法,也在努力让心理课更受大家喜欢。另外,部分行政工作也在稳步进行中。周末会约朋友出去玩,会找时间看书学习,也会和朋友吐槽同事关系。还会发呆,也会有消极情绪。
现在的生活是自己喜欢的生活,甚至同事也会说我的生活丰富多彩。前几天一个老友问我五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他说,“如果不能更进一步,慢慢变成为生活奔波,毫无建树,没啥技能,靠着工资过活,未来也只会维持现在差不多的样子。当然也只有脚踏实地地努力才能连接未来。”我说,“对于我来说,因为未来而脚踏实地好难,虽然是脚踏实地,满脑子却想着未来的后果。如果暂时只关注当下,会发现生活有些不一样,自己的目标也不一样了,未来也不一样了。”
最近看《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发现自己的“忙碌病”可能来自于死亡焦虑,我正在思索这个问题。
总之,感谢袁老师的倾听与理解,期待这个栏目一直进行下去,会很心安。
顺祝袁老师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无名
回信
亲爱的无名:
你好!
很高兴再次收到你的来信。在上一封回信中,我说:“期待过段时间,你再给我写一封信,重新讲一遍你的自我成长故事。”感谢你一个月后如约来信。
我也说过,“仔细回看,你的人生也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但站在完美主义的云端,你真实又充实的人生故事就显得‘没意义’和‘无聊’了。你仿佛在‘骑马找马’,骑着小马找天上的飞马……当你与当下真实的自己久别重逢的时候,你可能会忘记追问人生的意义,因为那时你已经得到了它。”你从我的人生故事中收获力量和转变,不再将外界想得太完美,而是很不容易地意识到“原来每个人都有许多人生的波折”。你开始像我一样,“选择并肯定当下的路”;你说,“我打算仔细看看自己骑着的‘小马’。”于是,你知行合一地行动了起来。你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期限,在春节来临之前,未来的一切都不去想,脚踏实地地做当下的事。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写这封信时,我再拿出一个月前的信来看,惊奇地发现,‘意义’这个词许久没有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了。”当你决心“脚踏实地地做当下的事”的时候,果然如我所说,你已经不再追问人生的意义了,因为你已经得到了它。
一行禅师在《正念的奇迹》中写道,“人们通常认为在水上或在稀薄的空气中行走才是奇迹,但是我觉得真正的奇迹,既不是在水上行走,也不是在稀薄的空气中行走,而是在大地上行走。”你不再“骑着小马找天上的飞马”,不再幻想在天上“稀薄的空气中行走”,当你“打算仔细看看自己骑着的‘小马’”,选择真实地“在大地上行走”,你拥有了“真正的奇迹”。如你所说,“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你说,“现在的生活是自己喜欢的生活,甚至同事也会说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唐朝诗人王维因诗中的禅意被尊称为“诗佛”,《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这本外国作家的著作囊括了《鹿柴》这首20字唐诗19种以上的外文译本,足见王维在后世的巨大影响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当你将分散在天上、他人或者未来那里的意识,“返景”和“复照”在当下的自己身上时,你就会重新看见如“深林”“青苔”般“奇妙”和“丰富多彩”的“许多风景”。瑜伽课和冥想,你工作中的心理咨询、心理课和行政事务,一起玩的朋友,看书学习,以及发呆,甚至包括消极情绪,都是你重新发现的“深林”中的“奇妙风景”。
在某一封回信中我引用了海子的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有学生跟我说,海子这首诗其实挺悲伤的。我说,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修改一下,“从当下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从你的这封来信中,感受到了幸福。
最后,我想借用你的署名“无名”,再次分享我的人生故事,我提出的“爱的三步曲”理论刚好诠释了我的人生。18岁从贫寒的湖北农村去北京上大学之前,“无名”的我很在意外界的眼光,处于爱的第一步“缺爱同时向外界索取爱”。小学时,我将叔叔家的房子当作自己的家指给同学看;初中时,由于害怕外界评价我不敢念稿子冲出了广播台;高中时,哪怕老师亲自来邀请我也不肯跟同学们一起拍毕业合影。“总是将外界想得太顺利,而将自己的生活想得太复杂”的你,跟我那时的心境很相似,既自卑又自负。
18岁到28岁的10年间,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当我通过持续努力实现了自己一个又一个愿望时,我不再“无名”,而是逐渐“拥有我姓名”。这个阶段,我向内求,进入了爱的第二步“爱自己”。你说,“现在的生活是自己喜欢的生活”,因为你也开始“爱自己”了。
28岁的某个晚上,在原定博士毕业的前一年,我想要换一种活法。可以用我家乡湖北黄梅出生的一位作家之名来形容这个转变,那就是“废名”。我开始放下过去固守的自我,向外去拥抱广阔的世界,进入爱的第三步“爱他人”;有了这个转变,我也有了爱情。三毛在《给一个不快乐的女孩的回信》中说,“我仍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最深的快乐,是帮助他人,而不只是在自我的世界里享受。”
我与朋友分享我梳理的人生三阶段,她说,“不求而得,命运由爱不由天。”
祝命运由爱不由天!
袁杰老师
2024年11月21日
主办单位:广东新快报社
协办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晴热线团队
广东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总队
承办单位:新快报教育研究院
来信参与方式:
1 点击以下链接:
https://act.xkb.com.cn/s/F6IR2NOr
2 邮箱:
xkjy202208@163.com
3 扫码参加:
■策划:林波
■统筹:王娟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