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陈履生:书法江湖化是最大的危害
日期:[2024-11-24]  版次:[A06]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王冬龄《人生风雨兼程》,水墨、拼贴、综合材料,100cm×100cm,2024。

■徐冰《天书》作品图,图源中心美术馆CAM。

■《敦煌写经》之隋代《维摩诘所说经》。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写经,上起两晋,下至宋元,其中的大部分是唐代的写经卷子。

人物介绍 陈履生 著名美术史论家。曾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现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造型艺术委员会主任。

■波洛克《发光的物质》MOMA收藏。

“乱书”追踪报道

近段时间,网络与坊间对王冬龄“津门问道”书法艺术展的讨论日益热烈,随着上周新快报收藏周刊推出相应报道后,进一步引起了多位艺术界专家的关注与探讨,日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造型艺术委员会主任陈履生围绕书法与书写的话题,接受收藏周刊的深入采访,他认为,王冬龄的“乱书”不是书法,只是利用书写创作的当代艺术。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不能用书法的观念和标准

去评论“乱书”

收藏周刊:前不久,王冬龄“津门问道”书法艺术展的举办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乱书”的关注,想听听您对他以及他的作品的评价?

陈履生:很多人讨论王冬龄的作品,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今天该如何理解“书法”概念。我首先要表明,王冬龄的“乱书”作品是一种书写的方式,而不是书法,所以,不能用书法的观念和标准去评论。

收藏周刊:这是如何理解?

陈履生:因为它已经脱离了传统书法的范畴,它实际上是一种利用文字来创作的当代艺术方式。

收藏周刊:但人们(包括王冬龄本人)依然热衷于把它当作书法讨论。

陈履生:在我看来,目前从中国书法家协会到各个层级,书法的概念都是混淆的、模糊的、乱七八糟的。甚至连小学生写字,也叫写书法,老干部写字也叫书法班。从普遍性上来说,“书法”的概念已经替代了书写和写字。我记得我在中小学阶段,有一门课叫“写字课”,没有叫“书法”,而现在则什么都叫成书法。

收藏周刊:您认为这样的叫法不妥之处在哪?

陈履生:我认为,书法是书写的最高境界,这是令人尊崇的,不是一般意义的书写,更不是一般意义的写字。书法是金字塔的塔尖,写字只是金字塔的塔身。可是现在,我们把写字都混同于书法,所以,这就有了一个庞大的中国书法家协会,难道当代真的能有这么多书法家吗?我认为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把核心问题搞清楚的话,而把写字与书写和书法混为一谈,那么,就无从认识像王冬龄这样的书写方式。

收藏周刊: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的书写方式?

陈履生:王冬龄的“津门问道”展中的乱书,已经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书写层面,更不是连接传统书法的认知,它进入了新的层面,利用了中国的文字和书写方式,而创立出的像“乱书”这样的一种新品类。类似的还有“吼书”“射书”……这些都是一种书写的方式,毛笔宣纸已经变得不重要,有的还加上了表演,但不管他们加了什么,这一类都不是传统书法的延续与发展,而是产生了变异,这样的变异只能放在当代艺术里讨论,因此,面对这一类现象,我们不需要用传统的书法标准去衡量他们。

乱书是书写不是书法

收藏周刊:刚刚是从概念上讨论,如果从专业的角度看,王冬龄的“乱书”到底有哪些值得一提的特点?

陈履生:我认为王冬龄的“乱书”是在他以往的传统书写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而来的。从早期沿着传统书写的审美标准的练习和创作到今天已经完全把“法”抛于一边的、为所欲为的“乱书”,他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法度”。当中国书法家协会绝大多数的会员们还在按照传统书写的方式往前推进与发展的时候,还在计较某一笔法间架结构、章法、气韵的时候,王冬龄已经把这些都抛之脑后。但需要注意的是,他的乱,是有前提的“乱”,那就是基于他深厚的传统书写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前提,他的“乱”就不能成立,就不是王冬龄的“乱书”。但如果仅仅有这些前提,他没有“乱”,那他可能也就一直在原地打转,难以往前发展。目前来看,这种“乱”,让王冬龄在书写方面,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这也是很多艺术家,穷尽一切都想追求的。类似的艺术家还有徐冰,他是版画家出身,他刻字刻“天书”,他的“天书”也不是传统的书写,但它是基于中国文字的一种创造,用偏旁部首、间架结构重新组合。他的“天书”也乱,但它是规规矩矩的乱,虽然都是方块字,但跟中国文字不是一回事。还有西方的艺术家波洛克,他的作品也能够联系到传统绘画的方式,但它已经不是传统的绘画,更不是传统的写实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收藏周刊:我想,王冬龄的展览之所以引起如此多的争议,主要原因是主题名称就叫“书法艺术展”,假如他没有“书法”两个字,可能被讨论的情况会少很多。

陈履生:是的,他充其量是书写,而不是书法。他之所以也用了书法这个词,可能里面不可避免地有迎合世俗的考虑。但不管如何,我们在评判他的时候,心里要有数。他的“乱书”,只能放在当代艺术的范畴讨论。另外,他依然沿用书法一词,也可能反映出他对书法传统的依依不舍。

“遍地是书法,书法哪有尊严”

收藏周刊:那目前来看,他的“乱书”,有没有哪些地方是保留了传统元素的?

陈履生: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书写的审美要素,比如飞白、干湿浓淡以及笔画间架结构与草书的联系等。虽然是“乱书”,但它构成中的疏密、结构、笔画乃至最后的落笔与笔画之间的关系,都和传统书写存在联系。这跟他早期的传统书写的练习有关,再结合后来的探索与追求创新的努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脉络。把他的探索创新放置于当代艺术的观念中讨论,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品质,无可否认,在当代写字的人中,像王冬龄这样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并不多。

收藏周刊:我们刚讨论的是他跟传统书法有关联的部分,那他打破的地方有哪些?

陈履生:他改变了传统书法的基本的格局,比方说章法,他打破了传统书法中的行与行、字与字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重叠,传统书法没有这样的形式,他尝试了,重叠形成的“乱”成了他追求的独特的形式感。他本来书写的内容是很具体的,但我们却无法指认和释读。

收藏周刊:在当代艺术的领域去讨论他的作品,可以为其他共同探索的艺术家有哪些启发?

陈履生:就是它的独特性。他给当代艺术家们一种启示,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形式语言以及画面构成,这对于每一位当代艺术家来说都很重要。王冬龄的探索没有注入太多的花哨因素,自始至终都在“写”上钻研,把“写”推向另一个极端,一乱到底。

收藏周刊:您刚刚说书写里的金字塔,只有塔尖的部分才算书法,能谈谈具体怎样的作品才能到塔尖?

陈履生:我们很难具体界定什么是书法,但哪些不是书法,确实可以举一些例子。在我看来,一般意义上的书写就不是书法。例如《敦煌写经》,尽管它有的字写得确实不错,但这不能算是书法,在古代,这不过是抄经手抄写的内容。还有一些古代名人信札,也不能算书法,尽管有的写得很好。还有清代“馆阁体”也不算,那是考试所用的一种标准体。像今天书法家协会会员数以万计,加上各个地市县一级的书法家协会人员可能有数以十万计,这些都只是写字,其字迹都不能算是书法。

现在的问题是,书法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框子,只要是写字,都被叫书法,这是很可笑的事情。社会主动地把传统里非常神圣的书法完全矮化了,变得没有尊严,所谓的书法普及化,其实无形中就是消解了中国书法的尊严。这也造成了很多人以书法混江湖的现实状况。实际上,书法被江湖化才是对书法发展最大的危害。各种江湖走穴、商业化、社会化、导致了书法毫无尊严,很多人没写过几天字,尤其是在美术界,没做几天领导居然也成了书法家,也办书法展,也出书法图册。外国人到中国来,他根本弄不懂书法家协会主席和走江湖写的字到底谁好谁坏,这一点不利于世界人民认识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书法。遍地是书法,书法哪有尊严。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