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秦建中:书法家强调内质美 书法表演艺术家只在表演
日期:[2024-12-01]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如果要梳理岭南书法中自信的精神,可以从明代陈白沙开始。图为(明) 陈白沙《兰亭序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康有为碑学思想在岭南的实践,促进了岭南书法的发展,图为(清)康有为《行书》 。

▼容庚《半池风雨迎春冷,一夜霜花带月开》,1978

人物介绍 秦建中 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海珠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乱书”追踪报道

有关“乱书”话题持续引起关注,并从“乱书”“吼书”“射书”等个别现象延伸到了“书法江湖化”的普遍现象,由于成为书法家协会会员的前提是入选相应的展览,其中以省级展览和全国性展览为代表,但伴随而来的则是书法的趋同性,并形成了一种新的书法样式,被戏称为“展览体”,在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珠区书法家协会主席秦建中看来,展览体实质是江湖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

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才选择“乱”

收藏周刊:近期有关“乱书”“吼书”“射书”等现象的讨论又热烈了起来,实际上,您怎么看这类现象?

秦建中:对每一个艺术家而言,到达一定高度之后,要继续向前,总有一个很难跨越的坎。在我看来,难的本质在于自身对传统、对书法本质的审美认知程度,以及是否真正掌握传统笔法,并达到忘法的程度。另外,也取决于自身的学养和哲学思考的深度。对于几位艺术界位高权重的专家给王冬龄“乱书”的一套套高度评价,我认为是很拗口的糊弄人的招式,没有说服力,也没有必要。艺术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而不是通过外在的一些炫酷的手段或形式来抬高,书法家强调的应该是书法的内在本质的美,而书法表演艺术家则完全不同,如果要评价,我更倾向于评价王冬龄这一类艺术家是在表演,跟书法无关。

收藏周刊:很多人评价王冬龄的“乱书”,主要是章法“乱”,字与字重叠了,但他的用笔还是有草书的笔法?

秦建中:重叠就是最致命一点,重叠让它不具备可读性。什么叫书法?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如果脱离了文字谈书法只能是笑话,而文字首先就需要具备识读性,缺乏了这一点,文字的意义也不复存在。另外,他的书法并不安静,更多的是一种浮躁,一种乱的情绪。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他传达的是一种不自信的审美,他之所以“乱”,是因为他找不到更好的具有说服力的表现形式来捍卫自己的江湖地位,或者说他原有的才气和表现手段已无法吸引更多的关注,在书法向前发展的路上他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和出路,也无法实现新的跨越。

收藏周刊:也有人把沃兴华的书法归为“丑书”?

秦建中:我倒是认为他在寻找一种不一样的表现方式,他探索的思路是对的。但书法的关键在笔法,古人笔法秘而不传,需要去悟,才有了“屋漏痕”“锥画沙”一类的形象比喻。书法家如果缺乏对古人笔法的真正理解,也就是赵文敏(赵孟頫)的“用笔千古不易”的本质的理解,也就无法真正理解线条本质的审美,更无法自如地运用线条表达情绪。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书家根本就不懂笔法,甚至将唐人尚法的法度森严、不越雷池的造型法或结构法当成笔法,书法线条都过不了关,又如何能用线条表达自己的心情呢?轻快的、凝重的、悲愤的,还有像弘一法师这样无欲无求的,情绪不一样,线条也自然不同。

2

最大的错误方向就是以入展或者获奖为标准

收藏周刊:目前书坛还存在哪些不好的现象?

秦建中:目前书坛有一个怪现象就是过于纠结于形,只在造型设计上下功夫,往往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阶段。这样的审美认知导致很多人缺乏对书法的“神韵”的理解,这样的审美导致书法展览就跟跳广场舞、做广播体操一样,每个人所做的动作都整齐划一,完全遏制了个性。这一点在书法国展上最明显,隶书一类,篆书一类,行草书一类,大同小异。既没有个人特色,也没有地域特色。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书法国展,不但地域特色明显,连个人特色也很明显,因此给人一种百花齐放的印象。现在有一个最大的错误方向就是以入展或者获奖为标准,因此衍生出了展览体,实际上,展览体实质是江湖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收藏周刊:书法作为艺术形式,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

秦建中:第一,要安静、肃穆,要虔诚以待,不能浮躁;第二,要小中见大、大中有雅,不能小家子气,更不能匠气、俗气;第三,要高古。何为高,何为古?高就是格调要高,要经久耐看,要有能跟古代经典比肩的气息,从艺术本质来说,用自然之法写内心之境为高,安静的气息,内在的文采,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为之高。古就是年代感、历史感,像古董一般讲究包浆,要沉着、深邃,有品位。

收藏周刊:好的书法至少具备怎样的特点?

秦建中:要有味道,要能表现美、传达美。文字内容与书法表现形式和谐统一才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书写内容能与书法线条所表现的书家情感相融合,并能带动读者的审美情绪。比如我们看《祭侄文稿》能有一股悲愤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又很好地体现在了书法当中。如果脱离了书法的线条和书写的内容来谈书法,就如同吴冠中所言“笔墨等于零”。像王冬龄的“乱书”,脱离了可释读的文字内容,再谈书法价值本身就是伪命题。

收藏周刊:在岭南写草书的似乎很少?区潜云的草书如何?

秦建中:区潜云写草书很有特点,很有个性,也很有才气,但他完全是以个性来写。有人认为他的草书成就很高,有超强的艺术想象力,但在我看来,他虽然写得很有才情,但总觉得少了些古意和古法。在某种程度上,他的思维空间能接上传统书法,但对笔法字法的理解不够,全凭一股气而忽视笔法字法本身就是不全面的。

收藏周刊:他的追求也不是我们所应该倡导的?

秦建中:我觉得他这种探索精神可以倡导,但是这种书写的方法不值得提倡。

收藏周刊: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倡导书法的正道?

秦建中:我认为,作为岭南书法家,首先要弘扬岭南的书法精神。

收藏周刊:岭南书法有怎样的书法精神?

秦建中:第一是岭南文化的自信。我们回望历史,岭南先贤都表现出很自信的一面。比如梁启超、高剑父、关山月等,书与画都能表现出一种自信情绪。

3

岭南的书法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气质

收藏周刊:如果真要梳理自信的精神,是不是可以从明代陈白沙开始,他用茅龙笔也能写出一种风格?

秦建中:是的。我们谈岭南文化精神,至少可以从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对岭南的影响开始。第二是岭南文化的独立精神,在晚清民国的时候,岭南汇集了大批有思想、有文化的大家,他们在一起批评探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第三,康有为碑学思想在岭南的实践。这里也包括伊秉绶对岭南碑学的影响,在康有为倡导之后,梁启超、林直勉、简经纶、吴子复,以及容商二老、秦萼生等积极探索和实践,促进了岭南书法的发展,概括地说,岭南的书法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气质。另外就是在用笔上追求浑厚、质朴。比如麦华三的小楷,细看它除了雅致之外,还有浑厚的一面,而不像现在很多人写得很飘。第四,岭南书法还有一种自强革新的思想,有探索精神。每个人都有去找一条路的想法。从晚清民国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岭南书法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而现在则完全不一样了,现在书法都在整齐划一地“走正步”,根据展览需要走统一的步伐,没有对笔墨线条质量本质的追求,只求形式的表现、设计的新颖。有人学了几天就入省展,有人学三个月就入国展,事实上,很多人只是在做迎合展览需要的工作,把书法当成赚钱的工作或工具,而非真正骨子里爱书法,也就是没有了书法情怀。沈曾植说书法是全裸慢熟的艺术,没有十几二十年的工夫,又何谈书法家。

收藏周刊:那在现有的展览环境中,您认为可以如何弘扬岭南书法精神?

秦建中:我认为首先是我们教育、宣传、文化部门要有弘扬岭南书法精神的担当,不能光喊口号,要多宣传有岭南传统特色的书法家,为年轻一代树立榜样。比如吴子复先生,门下弟子各有特色,但又都是从传统中来;又比如莫仲予,他的章草独步岭南,从赵文敏和宋克的章草中来,又有岭南音乐独特的韵律美;除了宣传,我们还要建立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包括书法在内的文化保护政策,特别是在职称评审、专家认定、区域性奖项评审等方面,要向有传承岭南书法精神的作者倾斜,或者要有一定的比例。其次是我们的各级书法家协会也要弘扬岭南书法精神的担当,特别是评审中,现在评审有一个怪现象,就是以展览体形式为标准,结果千篇一律。如果我们自己做评委都看不起传统,看不上传承岭南书法精神的作品,一味迎合现在骂声一片的展览体,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那又怎么能让别人瞧得起岭南书法?又怎样让年轻人自觉传承岭南书法精神呢?再就是我们省市级的文化、宣传、教育部门和协会除了自觉的担当外,要注重岭南书法人才梯队建设,协会的班子要有老中青的搭配,要有耐得住寂寞的书法传承人。另外,还要多向上争取话语权,宣传推介岭南书法,让岭南书法在全国生根发芽。

■新快报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