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1649号
●温暖诉求
1月2日深夜,病房里很安静,灯光从走廊映入,照在洁白的被子上。小博蜷缩在被子里,已然安睡。妈妈兰芳躺在他身边,睡不着也不敢翻身,一遍一遍默念入仓后的护理重点。小博这个来自四川的3岁男童,两个月前确诊患有一种罕见遗传性代谢病——粘多糖贮积症,目前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妈妈告诉他,从四川老家一路辗转来此是为了“打怪兽”,“我们要住进一间很安全、很干净的病房,配合医生打败‘敌人’”。由于入仓押金未能全数缴付,兰芳忐忑不安,强作欢颜安抚着孩子。
诊疗之路一波三折
小博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小河镇,兰芳至今犹记宝宝呱呱落地时的可爱模样。“粉嘟嘟的,眼睛很亮,哭声特别大。”兰芳回忆称,当时已育有一女的她欢喜不已,恨不得将世间最美好的祝愿都许给姐弟俩,陪伴他们健康长大。然而世事无常,2023年,刚满2岁的小博头型变得奇怪,头顶和颅骨两侧凹陷,前额还有面部颧骨凸出来。兰芳也说不清这样的改变从哪一天开始,但她和丈夫都很担心,特意将小博抱去内江市的医院检查。让他们颇感欣慰的是,接诊医生判定孩子的骨骼发育迟缓,嘱咐父母回去后加强宝宝的营养。
兰芳谨遵医嘱,为小博添加了促进骨骼发育的辅食,但几个月过去,孩子不仅头型照旧,腿部又现疾患。“X型腿越来越明显,走路不稳,经常摔跤。”兰芳说,当时她的心又悬了起来,和丈夫带小博赶赴重庆,在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求诊。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小博戴上了矫正器具,“就像给长歪了的小树捆扎套板那样,儿子开始穿支架,过程很艰辛”。兰芳用“长靴子”形容矫正器具,“从脚套到大腿,很硬的材质,孩子根本不肯穿,只能晚上趁他睡熟悄悄套上腿”。那段时间,兰芳与丈夫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有时刚套上就醒了,等他睡着再给套……反反复复要折腾几次,一家人都很痛苦。”她说。
“大靴子”还没脱,2024年8月,小博又被查出睾丸鞘膜积液,在做检查时被医生看到,“粘多糖”这个陌生的名词第一次闯入兰芳和丈夫的世界。“完全是巧合,因为接诊医生碰到过一名粘多糖贮积症患儿,背上也有相同青斑,这是很多‘粘宝宝’的病征之一,我们一直认为是胎记。”兰芳说,带着疑惑和不安,夫妻俩在网上查询资料,了解到“粘宝宝”的更多症状:出生时一切正常,随年龄增长面容改变,前额及面部颧骨突出,骨骼畸形……不幸全中。
“我们的小博好像患的就是这个病。”兰芳低声对丈夫说。博爸打断她:“别乱讲话!净往坏处想,检查结果还没出来,能不能想些好的?”
然而事实很残酷。进行了基因检测和进一步的检查后,兰芳最担心的事情被证实了。
五湖四海飞来大爱
拿到确诊报告后,夫妻俩相顾无言,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整个世界仿佛都在旋转,脑子里像是塞满了东西胀到要爆炸,又好像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办。”兰芳告诉新快报记者,不幸中的万幸是,通过医生从中沟通,她拿到了那位患儿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对方加入全国病友群。“同病相怜,我们在大家的鼓励下逐渐找到治疗方向,心里也燃起希望的火花”。
兰芳渐渐了解到粘多糖贮积症的凶残。“群里很多孩子在治疗初期都走过弯路,空耗了大把时间和金钱。而我的孩子刚刚确诊,就找到了最好的医疗资源。”她感慨道,在与病友们交换信息期间,孩子的病情一度加重,如果没有源自五湖四海的大爱,没有热心病友指引他们赶来广州,难以想象小博的现况会有多危险。
去年10月某一天,小博跟随父母走进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一间专家诊室。“这个孩子是粘多糖贮积症II型。”孩子还未近前,医生已做出判断。“我当时就想,来对了,孩子有救了!”兰芳说,她和丈夫悲喜交加。
粘多糖贮积症是一种由于体内缺乏溶酶体酶,无法分解粘多糖导致其在体内累积,从而损害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先天性代谢异常罕见病,Ⅱ型最为常见,发病率仅有十万分之一左右,目前可行的治疗手段除了药物干预,就是依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改善生存状态。
可是,完成移植手术的前提是找到匹配的供者。这一次,命运再次眷顾被疾病束身的小博——配型后不到一个月,孩子便匹配到一份9点相合的脐带血,但此时,小博一家三口已返回四川。“我们作好了漫长等待的思想准备,没想到这么快就匹配到供者。”接到医院电话,兰芳和丈夫喜忧参半,孩子有了治愈的希望,他们当然高兴,但令他们发愁的是“家里没有多少积蓄,一时拿不出那么多治疗费”。
为救儿子变卖“资产”
若非亲历鲜有人知,“粘宝宝”发病后,病情会不可逆转地加重。兰芳很快发现,小博又有了新症状——频繁眨眼。“我很怕,这个病发展得特别快。”兰芳说。
显然,这一次为小博进行手术的机会不容错过。兰芳与丈夫左右权衡,决定低价出售一家四口赖以为生的两件“重资产”。她说,博爸是一名货车司机,2023年孩子出现症状后,他本来就没有多少机会外出揽活,而今箭在弦上,两人决定贱卖货车拯救爱子。
家里另一件可变现的“重资产”是兰芳在镇上开的小杂货店。兰芳说,以前边带孩子边看店,多少能挣点钱帮补家用。现在,只能忍痛割爱出让小店。
令他们失望的是,虽然博爸的旧货车以“骨折价”出手,很快就换回几万元,但杂货店即使赔本转让,也始终无人问津。
去年12月中旬,夫妻俩收到院方住院通知,但正如他们所担忧的那样,两人根本无力在短时间内筹齐高达二三十万元的入仓押金。不得已,小博错过第一次移植机会。
在艰难的等待中,小博面临着骨骼畸形、智力障碍、肝脾增大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挑战。兰芳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借遍亲友凑到20万元后,于去年12月23日再赴广州,并得到徳义爱心促进会广州救助中心的帮助,落脚在白云区永泰的出租屋里。“广州的助医志愿者手把手教我如何在移植仓护理孩子,现在想来真的很感恩。”兰芳说。
2024年的最后一天,兰芳收到医院的第二次入院通知。跨年夜,一家三口在出租屋里看着窗外的烟花,开开心心吃了顿迎新饭。2025年1月2日清早,博爸背着大包小包送母子俩进入病房,然后返回出租屋开始准备买菜煮饭,给妻儿送餐。“希望永远都在,只要不停步,一定能看到。”临别,他用这句话鼓励妻子,也鼓励自己。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新快报温暖×号×××(受助者姓名)”, 如“新快报温暖1649号小博”。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李斯璐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