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启“两会时间”。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14日至17日召开;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将于15日开幕,会期三天半。
13日,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陆续抵达广州驻地向大会报到。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陈慕媛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龚吉林
聚焦经济 分享智慧心得
报到现场,代表委员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分组签到、领取会议材料,整个流程井然有序。完成报到后,代表委员们开始认真阅读会议材料,为即将召开的大会做准备。
过去一年,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职,立足各自岗位,深入走访调研,广泛收集民意。
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报到现场,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凯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参会心情和所带来的提案。“对于代表、委员来说,每年两会都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吴凯今年携两份提案参会。其中之一关注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当前,这个产业领域正处于基础科学成果向产业创新转化的关键阶段,希望通过提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时也希望全省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
“去年我带来了7份建议,大部分是民生类,其中在全省普及长者饭堂的建议得到了省民政厅的高度重视和细致答复,我期待这项工作能够继续在全省纵深推进。”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法学会副会长黄山向记者回顾了2024年的履职情况。
今年黄山带来5份建议参会,其中一份来自他所在行业一线的观察和思考。“建议有关部门允许我们律师事务所能像企业一样,有资格去申请办理粤澳、粤港两地车牌的资格。现在有400多名来自港澳的律师在大湾区的律所执业。希望这些律师能够享受该项政策,方便他们在大湾区出行、执业与生活。”
广东省人大代表刘涛是一名连任三届的“老代表”。他今年关注的重点是涉外法治人才的引进工作。“我们都知道近几年大家十分注重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但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存在培养周期长、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问题,今年我建议在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涉外法治人才的引进工作。”
关注民生 传递街坊声音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副会长曹志伟带来4份提案,分别关注养老护理、房屋交易、校友会经济和物业服务等话题。
在《关于加快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老有所护”的建议》中,曹志伟指出,大龄低学历劳动者转职养老护理行业面临多重困境,比如年龄学历限制、缺乏支持政策、培训渠道受限及高昂费用等,这加剧了岗多人少的矛盾。对此,他表示,“要加快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通过宣传和讲解,让全社会对护理的从业人员抱有尊重的态度。”
吴凯同样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他带来的第二个提案建议建立全省的老年痴呆早筛早防机制和一体化平台。“我希望通过提案,让这些民生问题得到关注,帮助更多老年人提早筛查老年痴呆的风险因素。早期的预防和干预,能够极大地降低医疗成本,真正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交通是民生大事,黄山对南沙的交通发展十分上心,“南沙有4号线和18号线两条地铁线,但是中间没有实现连通。”他建议加快地铁15号线的规划与建设,连通地铁4号线与18号线,整个南沙的交通会得到更好的改善,带动南沙内部组团的发展。
从经济发展到社会民生,代表委员们带来了一件件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建议和提案。接下来几天,他们将齐心协力履职尽责,把更多好声音和百姓热盼传递到两会上,为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提案关注◎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
为基层“造血式”培养医疗人才
“百千万工程”把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准备《深入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让“百千万工程”有“医”靠》提案。
提案执笔人、农工党广东省青年专委会主任肖锦阳表示,医共体建设的短板不容忽视,包括三医联动改革政策赋能不足,医共体缺乏改革动力;人才队伍和远程诊疗技术未能完全下沉基层;“数字医共体”建设不足,数据综合开发应用不足;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医共体建设区域不平衡等。
提案建议加强政策赋能。强化政府在医改中的主导作用,明确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推动政策设计同向而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同时,多措并举促进资源下沉。优化组团式帮扶的人员组织工作,将“国家队”“省级”“市级”优秀人才通过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派驻基层,进行“造血式”医疗人才培养。推动健康医疗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将医疗机构信息共享范围,逐步从二级以上医院扩展到县域医共体内县镇村三级医疗网络中。
提案还建议建立精益高效的县域医共体治理、运行机制。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推进绩效分配转向以岗位业务综合评价为主,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和高风险岗位倾斜,打破“大锅饭”。
民建广东省委会
建强产业研发服务平台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生物医用材料对提高医疗水平、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是生物医药与健康未来产业的支柱之一。就此,民建广东省委会带来集体提案《关于推动我省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指出,广东将生物医用材料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有利于抢占全球生物医药技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制高点,实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量效倍增。
不过,当下存在几个问题,比如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从研发到产业化存在瓶颈;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服务配套体系不强等。
提案建议强化服务保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政策服务体系,聚焦补全产业链条、培育重点企业、完善平台建设、支持研发创新、优化审评审批等关键领域,探索制定省医保基金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管理办法,加强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
此外,提案建议强化自主可控,提升产业竞争实力。建强产业研发服务平台。规划建设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产业园区,积极承接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性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广东。同时,支持企业承接国家重点专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