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程童美“爆雷”后仍未退费,员工薪资亦无望讨回……教培机构乱象如何破?
今年1月13日,知名少儿编程培训机构童程童美一夕“爆雷”的消息迅速在家长群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广州、佛山、合肥、成都、杭州等全国多个城市的家长群被通知停课,线下门店大门紧闭,有员工称被拖欠多月工资。这场风波持续至今,截至目前,新快报记者从多个广州家长维权群中得知,受影响家长仍未得到任何退款。
■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陈钰涵
典型案例
童程童美“爆雷”跑路 至今无望追回课款
童程童美系国内知名少儿编程教育机构,其官网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童程童美全国共开设200多家门店,其中广州有14个校区。该机构课程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编程、智能机器人编程、信息学奥赛编程等。
1月13日,新快报记者接到爆料称童程童美机构疑似“爆雷”跑路,广州、佛山线下多个校区突然通知放假暂停营业,员工在家长群称被拖欠工资呼吁共同维权。据了解,目前家长自发组建了包括猎德校区、萝岗校区等多个维权群,群内人数均在200人以上。群内许多家长尚有百余课时未得到解决,甚至有的家长“刚缴纳了1万多元学费”就遭遇机构“爆雷”,退费“无门”,只能前往派出所报案。
1月14日下午,维权群中一位家长转给记者一份盖有北京童程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公章的《童程童美致家长的一封致歉信及部分关闭中心剩余课时持续交付的解决方案》(以下简称“《致歉信》”),里面写道:“终因公司现金储备不足及市场没有好转而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和困境,不得不停止大部分中心的运营和服务。”在《致歉信》中提到的继续服务的方案中列举了可供继续完成学习的童程童美存续校区,然而广州、佛山未被提及。同时,记者也留意到,解决方案中没有任何关于退款退费的表述。
直至“3·15”前夕,原童程童美广州一校区员工透露,即使两个月来都有员工和家长走法律渠道维权,但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学院学费和员工薪资都是无望讨回的”。
行业破局
教培机构“跑路”频现 家长如何有效维权
“关于追回课款的可能性,核心要看童程童美机构以及相应的关联企业、机构负责人名下是否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专职律师傅明现告诉新快报记者。
她进一步解释道,如果机构以及相关负责人早已通过各种手段转移公司及个人名下的资产,导致机构或负责人名下已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则最终追回课款的可能性较小。但也需视转移财产的手段来看是否可以在法律上采取相应的追回措施。
遇到培训机构卷款跑路,家长有哪些维权手段?傅明现指出,可以进行刑事控告、民事诉讼以及行政诉讼,并为家长梳理维权思路。
据了解,如果选择刑事控告,受害家长可以向报名机构所在辖区的公安机关报案。如果童程童美机构从一开始就是利用教育培训的幌子,虚假宣传,通过收取家长的预付学费来吸收公众资金,并将其挪用于其他投资,则可能涉嫌“非法集资罪”;如机构属于虚假招生后恶意转移资产(如将学费转至关联公司、实际控制人名下),则可能涉及“合同诈骗罪”;家长刑事控告的同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将单位负责人、实际控制人也一并立案,迫使单位负责人、实际控制人也承担责任。
民事诉讼,也就是到人民法院起诉培训机构,起诉的被告为签订培训服务合同的主体,如果培训机构是以分公司的名义签订培训合同,还可以将总公司也一并列为被告。如进一步查明该培训机构有关联企业,且与关联企业有利益输送,或者存在机构的股东/实际控制人个人财产与公司混同/股东未出资到位的证据,可以一并起诉要求相关主体承担连带责任或补充赔偿责任。另外,家长们在提起民事诉讼的同时,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查封、冻结被告名下相应的财产,以便案件胜诉后得到充分的执行。
受影响家长还可以联合向消费者协会、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行政投诉,倒逼有关部门介入协调或协助解决问题。
记者观察到,由于培训服务合同的金额一般不大,出于维权繁琐或者维权成本的考虑,很多家长会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放弃维权。对此,傅明现表示理解。但她也提醒,“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眠的人”,万一机构真的资不抵债,不主动退费,家长需要走民事诉讼的情况下,起诉并拿到判决书的家长,后续执行回款的可能性远大于不起诉的家长。“即便是真的有合同并且已缴费,机构违约的事实清楚,但也需要法院的胜诉判决且进入执行程序才能够执行机构名下的财产。”而被执行人名下可供执行的财产是有限的,如在先的债权先予执行,后面的债权人执行到位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即便未能执行回款,也可以申请法院将被执行人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对法定代表人采取限制高消费等措施。也可能存在日后债务人为了恢复征信而主动还款的情况。”傅明现说。
专家提醒
构建全链条体系 筑牢消费权益保护防线
从美吉姆、树童英语、再到如今的童程童美,教培机构卷款跑路的事件近年屡见不鲜。在一夜“爆雷”后,家长们要面对的是令人无奈的停课通知、解散的课程群、无人接听的客服电话以及遥遥无期的退款。
傅明现认为,要根治教培“跑路”需构建“事前资金监管+事中合同规范+事后信用追责”的全链条体系,积极引导家长树立理性消费与主动留证意识,筑牢消费权益保护坚实防线。
从企业提升的角度,通过行业协会或者监管部门、执法部门,加强普法宣传、普法教育,引导培训机构企业往健康良性的模式发展,提升教育机构的合法合规意识、提高行业标准,引导消费者选择良币企业,逐步淘汰劣币企业。
“一旦发生培训机构卷款跑路的情况,要建立黑名单,对跑路机构实控人及关联股东等实施联合惩戒,如限制高消费、禁止进入教培行业等,并通过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开。”傅明现建议道。
面对层出不穷的营销套路,傅明现提醒家长们保持理性消费,一定要查验机构信用资质、办学许可,遇到不规范经营的企业及时举报。对于费用高、周期长的教育培训项目,她建议家长谨慎签约,不要一次性高额缴费。她提醒:“签约后要保存相关证据。包括合同文本、交易凭据、沟通记录等。对于机构人员口头答复,要落实到合同协议中,不轻信口头承诺。”
维权支招
如何选择正规机构?
广东省教育厅提醒,学生家长向培训机构缴纳费用之前,应认真查看培训机构是否“证照齐全”。“证”指的是《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照”指的是《营业执照》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上述证照一般张贴在营业厅的显著位置。办学许可证是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证明,样式全国统一,许可证上面标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字样,右下角是审批机关的盖章。学生家长也可登录“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网站,点击网站右上角的“服务”→“家长服务”的栏目,查询该培训机构的证照信息和其他办学信息。
学员(用户)向培训机构购买课程属于民事行为。各位家长在缴纳费用前必须认真阅读合同,并索要正规发票或其他收款凭证。务必要求签署合同并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票据等资料(电子合同务必及时、完整保留截图),后续如出现维权时一并提交。
对于学生家长出现退费纠纷且与培训机构协商不成时,广东省教育厅建议尽量找到培训合同和收费凭证,并向行政主管部门申诉或者向各级消费者委员会反映,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寻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