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大艺术与人文系列讲座 梁江:从广东到中国近现代美术
日期:[2025-04-20]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4月18日,一场题为“从广东到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讲座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举办,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春健主持,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梁江主讲。讲座内容分别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语境”“西方绘画之引入广东和影响中国”“广东‘外销画’及20世纪初的西洋画”“广东与近现代大变革”四个方面阐述,并以六祖惠能、利玛窦、康有为作为主要人物串联其广东的文化脉络。

梁江认为,我国近现代有过三次现代化的努力:一次是晚清政府迫于列强侵扰所做的初步现代化尝试,有洋务派三十年的积累。1894至1895年甲午战争,被日本强行打断了;第二次是民国时期的现代化努力,由于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再一次被打断;现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三次现代化努力。

梁江介绍,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几个重要节点中,均有来自广东的身影,例如1918年,广东人郑锦筹办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艺术学校(后改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22年,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成立,设西洋画系。许崇清任校长,胡根天任教务主任,总务主任为冯钢百;1923年,高剑父在广州府学西街创立“春睡画院”;1928年,林风眠在杭州创建国立艺术院(后改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为首任院长、教授。

梁江认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第一章要从广东写起”,他列举了“六大理由”:一、新会博物馆“木美人”为中国现存最早油画实物,距今至少有500多年历史;二、400多年前,意大利教士利玛窦等人从澳门进入广东,把西方科技和欧洲油画带进中国;三、南海人关作霖是史籍有明确记载从事油画创作最早的中国画家,主要活动在嘉庆中叶,即19世纪初。四、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前后,广州“十三行”大批油画、水粉画和水彩画销售外国人,而后流向欧洲,得名“广东外销画”。广东外销画是清宫油画之后中国早期油画又一重要现象。五、晚清之后,到国外学西洋画的广东人,有李铁夫、冯钢百、梁銮、雷毓湘、陈抱一、赵雅庭、许敦谷、关良、谭华牧、梁鼎铭、胡根天、陈丘山、徐守义、梅雨天、容有机、李澄之、关金鳌、林风眠、余本、符罗飞、吴琬、司徒乔、李桦、胡善余、胡光弼、丁衍庸、任真汉等五六十人,大部分归国从事西洋画的创作和教学活动。有些人活动于北京、 上海、广州、杭州和苏州等地从事西洋画创作和教学,影响至今犹在。六、1917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慷慨陈词,阐述遍历“百国”之画所得结论。认为中国宋代以前绘画“未尝不极尚逼真”,这种画法“今欧人尤尚之”。他开出救治几百年沉疴的偏方,是以十五世纪以前的院体画为“正法”,“取欧画写形之精,以补吾国之短”。由此引出20世纪的美术变革思潮。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踊跃提问,与梁江先生围绕绘画评价标准以及康有为书法的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梁志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