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旅+农业”融合模式惊艳亮相
一日双金,广东队犀利!
5月8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拉开大幕,在定向决赛首日的较量中,广东队包揽了全部两枚金牌。首先,由唐建达、唐潇、李卓业、陈鑫(替补)组成的广东男子定向接力队,以1小时43分19秒折桂,帮助广东代表团摘得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的首金。随后,由陈淑娜、叶琦、郑嘉怡、曹丹萍(替补)组成的广东女子定向接力队以2小时24分29秒登顶。
■新快报特派茂名记者 高京
定向首次纳入全运群众赛事序列
自2017年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开始,全运会增加了群众赛事活动项目。本届全运会是定向运动首次纳入全运会群众赛事序列,无线电测向运动则时隔32年重返全运会舞台,对项目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更为全运会增添了活力。
据记者了解,本次赛事以“山海为赛场,好心迎宾客”为主题,设定向运动男女团体、接力赛及无线电测向团体赛等六大项目,共计产生6枚群众赛事活动金牌。
5月8日至11日,来自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8支代表队432人在茂名市高州、化州、茂名新城及电白4个县区的8片场地展开激烈角逐,其中参加无线电测向项目的代表队17支,参加定向项目的代表队21支。
4天的比赛,选手们共赴山海田园之约,在诗画般的荔枝林海中,选手们将穿越千年荔园的馥郁芬芳,感受乡村振兴与体育精神的深情对话;于山海交融的生态画卷间,奔跑在红树林与滨海湿地的天然氧吧,体验自然与竞技的和谐共生;穿行古今交织的活力新城,在现代都市与非遗村落中完成智慧与体能的双重挑战。
“广州仔”李卓业功不可没
为了参加本次比赛,广东男子定向接力队进行了艰苦的备战,队伍每个月都会进行一到两周的集训。
早上9点,随着裁判员发令枪响,运动员从乡村振兴示范地——高州根子柏桥村出发,冲向荔乡山海。上午的时候,茂名的气温超过30摄氏度,这对于运动员提出了很大的考验,有大汗淋漓的选手形容,好像在参加游泳比赛。
作为队伍的第三棒,“广州仔”李卓业承担着队伍决胜的重要责任。毕业于肇庆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他,目前任职于广州市花都区第一中学,是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同时兼任学校定向队教练。
2010年,李卓业在高中阶段首次接触定向运动项目,2014年正式开始定向生涯。2019年李卓业入选中国国家定向队,代表国家队参加2019挪威世锦赛,并在中距离项目上进入决赛,实现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
李卓业表示,自己从小在村落里长大,对村落地形比较熟悉,此前经常参加广东省的定向赛事——南粤古驿道大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我练习定向到现在也有十多个年头了,项目是第一次进入全运会,我们又拿到了首金,感觉非常有意义,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感谢茂名这个福地,此前从来也没有想过有朝一日登上全运会冠军的领奖台。”
作为花都一中的一名体育老师,李卓业除了日常的教学之外,还兼任学校定向队教练。“定向这个项目是我偶然接触到的,然后就是深爱其中。如今我也想把我的热爱传递给我的学生,期待更多选手能够冲出去,也让更多我们中国的青少年能够走出国门,代表中国征战世界大赛。”李卓业说。
有趣的是,广东队第二棒选手唐潇还是一名正在读研二的学生,本次比赛前刚刚忙完自己的开题报告。唐潇透露,学校导师非常支持他参加赛事,自己得以全身心备战比赛。
现场设置20个非遗展销摊位
值得一提的是,茂名即将迎来荔枝丰收季,组委会别出心裁设计的“体育+文旅+农业”融合模式也将惊艳亮相,该模式让荔枝丰收季与赛事流量共振,激活乡村振兴能量。开赛仪式现场特别设置了20个非遗展销摊位,全面展示茂名本地的文化旅游特色,并通过体育问答互动,提升参赛选手和观众的参与感。
近年来,茂名通过全链条发展荔枝产业,打造了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茂名样板。借助十五运会东风,茂名也向全国的朋友发出诚挚邀请:畅游“中国第一滩”的碧波银沙,感受面朝大海、四季花开的闲适;探访古荔园中的千年老树,品味“白糖罂”“妃子笑”的甘甜如蜜;走进疍家渔港,聆听向海而兴的奋斗故事;漫步非遗墟市,体验“高州木偶戏”“信宜竹编”的匠心传承。
赛场声音
邓家炜(澳门队选手):“定向首次进入全运会,大家都是有备而来。澳门队在整场比赛还是比较顺利的,冲线后心情也是非常激动。”
余芷萤(香港队选手):“这次我们是乘坐高铁过来参赛,非常方便。组委会在提供赛事介绍时,还特意给了一本旅游书,里面很多风景都不错,期待有机会去看看。”
万智健(香港队选手):“我是一名医生,日常除了工作之外,定向项目是我非常喜欢的,能够参加全运会比赛非常激动。”
周善阳(江苏队教练):“这是我第一次来茂名,这里环境非常好,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在赛场上,我们看到荔枝林和龙眼林,这些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以后会带家人来茂名旅游。”
张佳丽(湖北队教练员):“如果晚半个月开赛,就可以边跑边吃荔枝了,可能比赛都要放到一边,把荔枝先吃到饱。这次也买了当地的特产,已提前邮寄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