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边、压线、熨烫、包装……走进粤黔协作引进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下称“三都”)蒂菲尔智能织造科技有限公司,车间明亮整洁,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作业。
山海一家亲,携手振兴路。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广州市黄埔区与三都不断深化劳务协作,积极引进企业共建产业群,大力援建帮扶车间,创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当地“造血”功能,筑牢就业基底,让三都群众在安居乐业中享受乡村全面振兴成果。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强化企业引进 促进家门口就近就业
当地产业兴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三都小组(下称“三都小组”)立足三都资源特色与产业规划,充分利用黄埔区优势资源,积极开展产业引进与培育工作,以产业兴旺带动充分就业。
三都蒂菲尔智能织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蒂菲尔”)于2023年9月入驻基地,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智能化生产企业,是猫人集团核心战略供应商。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生产线从4条增加到15条,带动就业人数从几十人增加至200余人,成为“一县一企”稳岗就业基地。
“我在这里工作一年了,每个月5000元,和之前在广州上班差不多,还能照顾家里,安心多了。”张女士说,自从她回来工作,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也变乖巧了,学习成绩也从中等提高到前两三名。
“订单一直是供不应求,新增的八条生产线最近刚投产,可以增加岗位大约350个。”蒂菲尔厂长周进表示,公司开工半年产值就达到3000万元,今年争取产值突破亿元。
据统计,2024年,在三都小组的推动下,与5家企业共建就业基地,带动就业327人,其中脱贫群众250人;援建10个帮扶车间,带动1112人就近就业,其中脱贫群众340人;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6个,拉动5家企业追加投资,增加就业568人,其中脱贫群众253人,有效激活了三都县产业发展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区与三都县以“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抓手,积极推动产业协作,增强当地就业吸引力。针对贵州省重点发展的轻纺产业,今年2月,帝菲尔与广东香蜜闺秀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4月,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猫人科技时尚集团轻纺产业园签约,同时启动三都轻纺猫人技工培训班,一系列举措将推动三都轻纺产业不断壮大,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多就近就业岗位。
三都县委常委、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三都小组组长杨红明表示,当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就业,促进增收,还能吸引务工人员回流,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
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多渠道稳定就业
为推动当地群众增收方式、增收渠道多样化,黄埔区充分用好资源和协作资金,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延伸。
三都城南社区是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规模最大的社区。在黄埔区的帮扶下,充分利用区位、土地资源、商业门面、劳动力充足等优势资源,整合资金建设黄埔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引进优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探索形成“两优化三整合”的帮扶车间新模式,以点带面打造密集型企业园区,为群众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同时探索“企业+订单+贫困户”模式,以适合分散加工的手工艺品、农产品、来料加工等为依托,通过企业培训、订单到户,居家生产等灵活就业方式。为因照顾幼儿或老人不方便出门的妇女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了在家“上班”创收的途径,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就业增收热情。
在三都小组的协调推动下,孵化基地吸引了百盛鞋业、高原纸业、梦羽佳服饰、鑫润贸易、晨南服饰、蒂菲尔等实力企业入驻,逐渐形成集制鞋加工、纸业加工、服装加工、箱包手袋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为群众就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黄埔区立足三都林业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东部市场、资金、信息等优势,协同发力打造森工产业集群。目前,东西部协作资金累计投入2096.2万元,实施大河镇生态板加工建设项目(二期)和国家储备林木材加工厂建设项目,打造三都周覃森工产业园区。2024年成功引入链主企业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落户,带动17家森工企业入驻三都投资兴业,目前已经带动6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形成了产业集群发展与群众稳步增收的良性循环。
“去年木地板精深加工项目签约落地,现在已建成投产,为当地群众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满产后可提供400多个岗位。”在三都周覃森工产业园区,贵州聚升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汤火水说。周覃镇党委副书记黄大凯介绍,森工产业园落地后,4家森工企业吸纳了500多人就业,其中一半左右是脱贫群众,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
加强技能培训 增强群众就业竞争力
群众要增收,提升职业技能同样关键。为有效解决安置区年龄大、技能差、文化水平低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黄埔区以移民安置点为平台,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职业技能综合培训基地,开展焊工、电工、叉车、家政服务员、美容师、马尾绣、网络直播等技能培训,帮扶当地群众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就业创业竞争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三都小组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团队资源优势,创新性地将教育帮扶与劳务协作相结合,以职业教育发展加强技能人才培育。在黄埔的帮扶下,三都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新增计算机应用、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三个专业,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优异,成功申报马尾绣外观设计产品专利10个。三都县职校成功挂牌全省首家染织绣工匠学院——黔南州染织绣工匠学院,并与黄埔区携手成立黄埔骑师学校,助力赛马产业发展。投入黄埔区帮扶资金2018万元,以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为办学基地,连续六年开办“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六届招生207人,毕业学生均100%就业或创业。2024年黄埔区再筹资金1072.51万元,签订新一期协议,将继续帮助三都困难学子更好地成长、成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杨红明表示,将结合三都产业现状和规划,依托广州黄埔丰富的资源平台,继续整合两地资源,为落地企业护航,为招商引资助力,推动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筑牢就业基本面,为实现三都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不断贡献“黄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