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民营养周
广东推广《岭南膳食模式》,倡导“吃动平衡,营养健康”理念
2023年8月30日,一个名为“福建广东肥胖率全国倒数”的帖子冲上热搜。当时,一篇题为《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的报告,发表于学术期刊《糖尿病、肥胖与代谢》上。根据这份研究报告,广东喜提“超重率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爱叹早茶、常煲汤,食材丰富……广东人讲究吃,为什么体重控制得这么好?有营养学家分析,这与《岭南膳食模式》密切相关。在5月17日的广东营养周启动活动上,《岭南膳食模式》再次被推广。新快报记者留意到,广东正在倡导“吃动平衡,营养健康”理念,同时倡导注重传承岭南食材多样、饮食文化多元的健康内核,以“营养+美味”角度对“食在广东”进行新诠释。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王彤 ■摄影:新快报记者 观显锋
多项岭南食材摄入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美味和健康可以兼得的,答案就在岭南膳食模式中。”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朱惠莲介绍,2023年7月,广东营养专家通过长期对岭南地区居民传统饮食习惯的健康循证研究,发布了全国首个成文的区域性膳食模式——《岭南膳食模式》。
据了解,岭南食材丰富多样,食物多样性有助于广东人获得全面营养和膳食成分。在省养学会的调研中,2009年至2012年广东城市地区标准(人/日)摄入谷薯类、豆类、蔬菜、水果、鱼肉蛋禽类、奶及奶制品、食用油和食用盐等,总体比较接近于我国膳食指南推荐的标准。这些摄入量为岭南人提供了较为均衡的营养。
朱惠莲指出,广东人饮食清淡,油和盐摄入量均低于全国水平。以18岁以上居民为例,每日食用盐摄入量为7.8g,较全国摄入平均量低2.7g,食用油摄入量也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8.5%。此外,蔬菜、水果摄入量高,肉禽蛋类食物摄入量不低。在这样的饮食传统和习惯下,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疾病发病风险和死亡率都较低。
“值得一赞的是‘叹早茶’习惯,在点心种类繁多的早餐中,主食充足、搭配蔬菜,体现出‘早吃好’的健康理念,且从美食中获得身心愉悦。”朱惠莲说。
“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健康餐桌”
朱惠莲表示,“吃新鲜、吃丰富”可帮助市民实现美味与健康兼顾。对此,在小红书上拥有57万名粉丝的厨师徐嘉乐深有体会。他说:“以白切鸡为例,鸡肉新鲜、优质,只需要简单调味,就能烹制成美食。口味上,减少油、糖、盐,利用姜蒜等天然调料增加菜肴香气。这样烹调既美味又健康。”
随着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优质农特产品从田间地头走上广东餐桌,成为推动“营养广东”的新助力。在活动现场,33家参展企业集中展示了“岭南菌王”荔枝菌、“南方人参”化橘红、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一村一品”重点发展项目腐竹豆浆、梅州市的柚子、潮州市的牛肉丸、阳江市的春砂仁等地理标志产品与乡村振兴成果。
“当食品地标遇到了城市地标,体现的是健康广东建设与乡村振兴事业的同频共振。”广东省卫健委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专家提出健康新观念:减油、增豆、加奶
不过,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东居民杂豆消费量总体上偏低,距离我国膳食指南推荐的全谷物和杂豆类消费量尚有较大空间。此外,奶类摄入量也和我国膳食指南推荐的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改善。
为此,朱惠莲呼吁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减油、增豆、加奶”。她同时指出,饮食健康的关键不在于节食,而在于“吃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