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国内旅游业复苏带动民宿行业高速发展。民宿行业是一个以个性化住宿为核心的新兴领域,通常由家庭或小型团队运营,强调私人空间和个性化的居住体验。在设计和服务上融入了当地的文化、自然景观及生活习俗,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的同时,还提供越来越多的“情绪价值”。数据显示,民宿市场规模已达422.7亿元,高端化趋势持续增强,每间夜超400元的民宿需求占比达30.9%。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韵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韵
■制图:廖木兴
1
传统乡村民宿占主要份额
城市度假等新业态进入视线
民宿不仅是旅游住宿的一部分,还成为了游客深入了解地方文化、融入当地生活的重要渠道。
根据地理位置、服务特色和目标客户群体,民宿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乡村民宿,这类民宿位于乡村或自然景区,以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为卖点,代表地区包括浙江、云南等自然风光优美的省份。
其次是城市民宿,主要分布在一线和二线城市,适合短期出差、城市度假及探亲访友的游客,这类民宿因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型的价格,成为许多游客的首选。
此外,农家乐是较早出现的民宿形式,集中在乡村地区,通常结合农家餐饮、采摘和垂钓等活动,吸引亲近自然的游客。青年旅社和客栈则以低价位和独特氛围为特点,主要面向年轻旅行者和背包客,这类民宿提供简约的私密房间和社交空间,注重旅行者之间的交流。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提升,高端的精品民宿和度假别墅也逐步发展。这类民宿以精致设计和高品质服务为卖点,适合追求高端生活的消费群体,常见于热门景区和度假区。
此外,酒店式公寓作为介于酒店与民宿之间的形式,通常具备现代化设施和独立的居住空间,满足了中长期商务旅行者的需求。这些类型的民宿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行业生态,能够覆盖不同消费层级和需求,推动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中国民宿行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10年前后,早期阶段民宿行业多以个体经营者为主,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散。自2014年起,途家、小猪短租、Airbnb等在线平台的崛起,降低了运营者的进入门槛,还大幅提升了消费者的预订体验。2014至2019年期间,民宿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逐渐形成了覆盖乡村、城市以及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广泛布局。进入2020年,除了传统的乡村民宿外,城市民宿、度假型民宿等新兴业态逐渐占据市场份额,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业生态。民宿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住宿功能,更多地与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种元素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近年来,乡村民宿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城市民宿市场在一线、二线城市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在旅游资源丰富、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如成都、重庆、西安等。
尽管传统的乡村民宿仍占据重要市场份额,但高端精品民宿、主题民宿等新兴业态也在逐步崛起,吸引了更多高消费群体的关注。同时,行业的整合与标准化趋势愈加明显,品牌化、连锁化的民宿企业逐步涌现,大型平台通过并购整合不断增强市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