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广州市民吕先生想趁着有“国补”给家里换一台新空调。到卖场逛了逛,他发现,具备AI功能已成为空调品牌推销的主力卖点。
在今年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5)上,AI家电首次成为绝对主角——从能抓袜子的扫地机器人到会报汇率的空调,从自动监测食材的冰箱到能教做菜的集成灶,家电行业集体上演了一场AI狂欢。事实上,海尔、海信、美的、TCL、长虹、三星等众多品牌,今年均已完成了对DeepSeek等AI大模型系统的部署与接入,“无家电不AI”似乎成为行业内部的一种共识。
然而,当一台标价近万元的“AI神冰箱”比普通冰箱更耗电,当会讲笑话的空调被质疑“不如遥控器实用”,消费者不禁要问:这些披着AI外衣的家电,究竟是技术革新,还是新一轮“智商税”?
■新快报记者 陈学东
1
升级
嵌入AI大模型
让家电从“听话”变成“懂事”
今年初,DeepSeek一夜爆红。它的横空出世,为家电行业增添了诸多可能性。在很多行业人士看来,DeepSeek对家电行业的赋能可以用“天作之合”来形容。
一直以来,智能家电的发展都有一个大趋势,人越来越“偷懒”,家电越来越勤快。过去几个月,大家电迭代升级速度惊人,在感知层面“听、说、看、闻”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尤其是“听、说”AI语音交互,逐渐成为衡量AI家电的入门标准。
自从2月美的官宣接入DeepSeek以来,长虹、TCL、海尔等多个老牌家电品牌也都接入了语言大模型。在3月举办的AWE上,海尔推出一款搭载了DeepSeek的AI冰箱,主打“AI语音管家”。食材放哪个区域、最好多久吃完、怎么吃……“小优”语音唤起后,冰箱就像AI智能体一样给你建议。
除了“听”和“说”,更丰富的感知能力是AI家电执行自主决策的关键信息来源,要“看”、要“闻”,还要“知冷热”。
只有感知更准确,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搭载了视觉大模型的产品如海尔洗衣机能够精准识别放进去的衣服种类、颜色和数量,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洗护模式,还能主动提醒是否有串色风险、是否有衣服卡住等情况。还有主打AI轻干洗的COLMO干衣机,桶内丰富的湿度传感器和MEMS(微机电系统)像触手一样传回衣服干湿情况信息,交给机器大脑决定怎么烘、烘多久。
又比如三翼鸟油烟机、蒸烤一体机、燃气灶合一智能厨房套组,搭配“AI之眼”,可以实时监测灶台上的油烟大小控制抽油烟机吸力大小,一旦锅开始干烧,燃气灶就关火断气。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AI家电跟以前纯功能型的家用电器相比,已经有了本质区别,起码不是两眼一睁就闷头跑程序的机器了。
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具备的“学习模仿”“灵活组合”“自我迭代”能力,与家电的使用场景非常适配。
星海大模型、“食神”AI烹饪大模型、HomeGPT智慧家庭大模型、云帆AI大模型……国内头部家电企业积极投身AI大模型研发,从提升交互体验、优化产品功能到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多方面,为用户带来更智能、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
“AI的核心价值是让家电从‘听话’变成‘懂事’。”海尔智家负责人说,传统冰箱需要用户手动记录食材保质期,而AI冰箱能自动识别食材类型并生成管理方案;传统空调只能机械执行温度指令,AI空调却能根据人体活动状态主动调节风向。
国泰君安发布的AI家电研究报告也认为,在AI赋能下,家电会思考、会决策、会执行,不需要人参与到程序的设定中来。家电成为“管家”,逐步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跃升。尽管卖点丰富,也有真技术,但这些AI家电大多还是只有某些环节上的智能,并未能从感知跨越到决策、控制的阶段,并非真正意义上完整成熟的“AI家电”。
2
争议
价格翻倍功能冗余
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对消费者而言,能自己动脑、自主决策的AI家电,似乎真的能成为一个家庭好帮手。但真要掏钱购买,大众还是会回归理性,关心AI家电的两个维度,一是价格,二是实际用处。
据记者观察,家电行业发布新品本来价格就贵,如果再加上AI功能,价格很难便宜。
在某电商平台,三星98英寸4K AI超清电视预售价为11.0964万元,三星AI冰箱依据容量和技术不同价格从6000元(654L)到9000元(501L),三星AI空调3匹新一级能耗预售价高达1.16万元,搭载智能识别、推荐菜谱功能的三星AI冰箱501L定价15999元,是基础款488L定价的近5倍。国产电器方面,老板电器一台搭载了AI的烘烤一体机售价超过2万元,而不支持AI功能类似的产品价格便宜近一半。
在这个分层消费的时代,的确有高需求人群,但从目前市场舆论来看,大多消费者存在观望情绪,担心不少,目前的AI功能是否构成“必要消费选项”?比如冰箱语音智能开门,你是否愿意进行语音操控,而不是自己直接开门,这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让空调提供播报新闻、汇率甚至菜谱指导,“买的是空调还是收音机?”
虽然原理很简单——接入AI语音交互之后什么都能聊,但以往在家里默默干活的家电突然开始跟你“唠嗑”,说的内容还不符合“机设”,会不会觉得有点奇怪?毕竟作为普通消费者,也不是一定要和家电说上话,它能更好地理解指令、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就够了。
事实上,AI大模型所带来的家电升级更多是交互上的,真正能解决用户痛点的创新少之又少。不少AI家电为了突出“智能化”,堆砌了语音控制、大屏交互等非必要功能,但核心性能并未显著优化。例如,一台AI冰箱的重点应该是精准控温、延长保鲜,而不是内置影音娱乐系统;洗衣机的核心需求是高效去污和节水省电,而非语音播报天气。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调研显示,目前市面30%的“AI家电”仍停留在“语音控制+传感器”的初级形态,与消费者期待的“主动服务”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