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朱清海 通讯员陆彤 钟晶报道 6月30日,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代表工作站(下称“工作站”)在福堂镇正式揭牌成立。作为连山首个民族文化代表工作站,旨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非遗传承人等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扩大壮瑶文化传播半径、活态传承连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专业赋能,打造民族文化传承新平台
工作站选址在福堂镇政府一楼,力求便利群众参与。其核心定位清晰明确:搭建集非遗项目展示、文化技艺传习、代表联系选民、民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工作站设有座谈交流区、非遗展示区、体验区,并制定了《民族文化代表工作站工作制度》,确保组织管理、活动开展等有章可循。目前已邀请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及非遗传承代表共10人进站,多名进站代表均为行业骨干,为工作站注入了专业力量。
代表履职担当,共商文化传承大计
当天,代表们在交流座谈会上围绕民族文化传承的瓶颈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针对当前非遗传承人老龄化、技艺传播受限等现实困境,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福润提出,要充分发挥联络站平台作用,创新民族文化传播形式。一方面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技术拓宽传播渠道;另一方面依托“福堂-南乡”省际联络站优势,深化跨区域文化交流,切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市人大代表、进站代表、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中心主任陈艳云建议,定期组织非遗技艺展示、壮瑶歌曲、舞蹈教学、传统节庆体验等活动,吸引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参与,让文化在互动中薪火相传。
注重长效运行,赋能民族文化发展
为深化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根据代表建议,工作站将打造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课程:面向青少年群体开设非遗文化体验课程,精心设计织锦技艺、八音吹奏、壮瑶歌舞等互动体验项目,由进站代表担任导师,建立“1+N”文化传习小组,带动青少年接触传统文化。
同时,工作站将联合辖区内中小学、文化站等机构,共同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趣味体验促进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
福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工作站挂牌为起点,持续探索“人大+文化”的创新实践模式,为全县非遗保护和文化强县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