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协作资金“精准滴灌” 黔南结出共富“新硕果”
日期:[2025-07-17]  版次:[A07]   版名:[粤黔协作]   字体:【
1月3日,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广州工作组组长李劲夫到独山县轴承产业园调研指导2025年东西部协作项目立项工作。

3月11日,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组长黎亮到瓮安县现地调研。

5月26日,黔南工作组召集县小组长研讨2025年项目立项工作。

在黔南州刺梨产业园的现代化生产线上,新鲜刺梨经清洗、压榨、灌装等工序,变身一箱箱畅销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饮品;罗甸县蔬菜大棚中,智能灌溉系统依据土壤湿度自动补水,翠绿蔬菜长势喜人……这些充满生机的场景,正是粤黔协作资金精准投放、项目科学谋划结出的丰硕成果。

今年以来,在广东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的大力推动下,黔南州围绕“精准滴灌”理念,通过严把项目入库与审核关,科学分配资金、优化布局,让协作项目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胡爱平

集中“会诊”

严守入库关筑牢项目质量根基

项目是协作的载体,更是资金效益的落脚点。黔南工作组早在2024年10月便行动起来,严格落实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部署要求,督促各县(市)在《粤黔东西部协作资金管理办法》框架内,立足“需求导向、精准对接、效益优先”原则,按照“5年储备、3年动态、1年实施”标准,建立健全“531”项目库,为项目提前谋划打下坚实基础。

2025年以来,项目审核环节更显“精耕细作”。1月起,黔南工作组联合州农业农村局多次深入一线,对州直机关及到县协作项目开展实地调研;2月完成各县项目初审并反馈意见;5月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开展备案审查,同步推动项目完善提升;6月下旬,联合州委组织部、财政局、审计局等多部门,对相关资金项目进行集中“会诊”,全方位筑牢项目质量防线。

此外,通过工作组临时党支部会议通报项目审核情况、研讨管理举措,确保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实践检验。

科学分配

协作资金用在刀刃激活内生动力

资金分配的“精准度”,直接决定协作成效的“含金量”。在黔南工作组的推动下,黔南州创新构建“政策—需求—绩效”三维分配机制,严格遵循“8:1:1”比例,将5.121亿元协作资金科学划分:4.33亿元直达县财政保障基层刚需,7910万元州级统筹精准调剂,500万元广州市追加资金定向培育特色增长极。

这一分配模式既坚守“产业发展不低于55%、劳务协作约10%”的硬指标,又通过“双向评估”动态校准,确保资金投向与黔南“1+6”主导产业规划同频共振。针对三都、罗甸两个国家重点帮扶县,通过省级直达与州级统筹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到县资金不低于2024年水平,为乡村振兴筑牢底线。

优化布局

紧扣三大主题绘就共富发展蓝图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在黔南工作组的推动下,黔南州紧扣“产业强基、民生改善、文旅融合”三大方向,精准布局协作项目,让粤黔协作资金的效能得到充分释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产业协同方面,黔南州聚焦茶叶、刺梨等特色产业,精心谋划全链条合作项目,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州级层面统筹安排资金助力茶产业升级,从种植到加工、从品牌到销售全方位赋能;投入专项资金推动刺梨产业发展,让曾经的“山间野果”变为畅销的“健康饮品”……县级层面更是精准施策,贵定县投入资金用于茶叶种植,夯实产业基础;龙里县安排资金深耕刺梨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全州10个结对帮扶县各设立特色产业专项资金,形成上下联动、全域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民生保障领域的资金投入,饱含着对群众生活的深切关怀。资金投向粤黔劳务协作工会智能驿站,通过“技能培训+就业对接”模式,预计带动3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专项培训资金用于开展电商运营、农产品流通等技能培训,让农村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增收渠道;部分资金支持校长领航班建设,引入东部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本地教育教学水平;还有资金用于黔南医专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助力医疗服务能力提质升级,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文旅融合项目则立足长远发展,依托黔南丰富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精心规划“旅游+文化”“旅游+农业”等融合项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品牌。投入资金支持荔波“三十里漳江・三十里果香”特色带、龙里刺梨产业带建设,将产业发展与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深度融合,不仅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更让黔南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广为人知,擦亮了黔南文旅名片。

从产业协同的精准布局,到民生保障的暖心投入,再到文旅融合的长远规划,粤黔协作资金正以“精准滴灌”的智慧,在黔南大地滋养出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描绘出共同富裕的美好画卷。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