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决赛上演
新快报讯 记者麦婉诗报道 8月22日至24日,“广东技工”工程羊城行动——“羊城工匠杯”2025年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决赛举办,全市19所技工院校的213名在职在岗教师同台竞技,以专业比拼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赛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总工会联合主办,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
增设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类赛项
本次大赛分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与班主任育人能力竞赛两大类别。教师教学能力竞赛设8个组别,首次增设“中职三科类”与“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类”。“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类”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突出新技术教学与新兴产业应用的衔接,助力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智技能人才。
“现在AI发展是大趋势,我们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运用了多种AI的平台,课程设计里也有相关的内容,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本身也和AI是息息相关。”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教师赵少荣介绍,“在发布任务和学习知识要点时,学生可以用AI平台对知识点进行初步判断,课间教师再用AI对问题的结果进行梳理,课后会有技能迁移,AI在课前、课中、课后实行贯穿性使用。”
“我们要引导老师和同学们掌握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来适应产业发展的变化。”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立文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是正向的,但也会使就业的容量结构和质量产生一些变化,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赛制调整后更加考验教师能力
竞赛分为教学方案设计与现场展示两大环节,总分占比分别为40%与60%。教学方案设计环节采用“封闭式现场考核”模式,选手需在6小时内,从提前报送的3-6个微任务活动中随机抽取1个题目,依托组委会审核发放的教材现场完成教学方案文本与说课PPT制作,严禁携带任何电子设备与外部材料,重点考察教师独立备课与即时教学设计能力。
“今年教师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赛事相关评委表示,今年参赛教师在教材理解深度、产业对接精度、技术运用效度及教学改革落地力度上均实现显著突破。例如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类别教师展现出极强的产业敏感度,选题紧密围绕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粤港澳大湾区“十五运”服务需求及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普遍引入“AI助手”作为教学工具,教学设计文本结构规范,专业基本功扎实,现场撰写的教学方案重点突出,方法多样。
李立文介绍,今年比赛调整赛制,更加考验教师本人能力。“往年,学校推举选手代表学校参赛,其参赛的教学文本是校内同专业或同领域的教师一起完成的。而今年的教学设计是选手进入考场之后的6小时内,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组委会提供的教材,自行设计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