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驻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工作队:唱响文化赋能三部曲 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
日期:[2025-09-23]  版次:[A07]   版名:[广清协作]   字体:【
▲工作队组织七拱镇留守儿童学生代表赴广州研学。

清风侠“护苗”宣传活动。

驻七拱镇工作队在隔坑村走访调研。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中秋灯谜活动。

▲七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工作队协同开展七拱镇“绿美乡村行”自行车骑行活动。

编者按

省会带地市,广清起新篇。

2021年7月,广州130名援派干部肩负重托,奔赴清远24个镇,投身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2024年7月,广州新一轮98名援派干部接力前行,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清远走深走实。几年来,广州援派干部,以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干劲、敢于突破创新的闯劲和持之以恒的韧劲,一茬接着一茬干,与清远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奏响了一曲和美乡村协奏曲。今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新快报特推出“广清驻镇帮镇扶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驻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严格按照拟制的“1+6”三年重点发展规划,一手抓产业振兴筑牢集体经济根基、兜牢防返贫底线,一手抓文化教育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探索谱写了文化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三部曲”。如今的七拱镇,乡村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村民综合素养显著提升,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文化振兴正为全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强化思想引领 奏响文化氛围“前奏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工作队始终将加强思想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通过夯实文化阵地、深化教育帮扶、培育文化土壤,为乡村文化振兴筑牢根基。

全新升级的七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为思想引领与文化传播的核心阵地。这里宽敞明亮,书画室、阅读室、活动室、镇史室等功能室配置齐全,更有广州航海学院专项帮扶设立的海洋文化展馆,让大山里的村民得以直观感受海洋文化、学习海洋知识。如今,这里已成为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和学生的打卡地,日均接待量较改造前增长近3倍。“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基层党组织践行为民服务初心的坚强阵地,提升改造后能更好发挥教育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工作队队长杨云海介绍,该项目由阳山县委宣传部推动,镇党委、政府实施,工作队全程协调,组团单位多方筹措经费,形成了阵地建设的合力。

针对乡村教育短板与青少年成长需求,工作队联合多方力量打出教育帮扶组合拳。广州市委宣传部将文化帮扶与“护苗”行动深度融合,在“六一”前夕,组织机关处室赴七拱镇新圩小学开展图书捐赠暨清风侠“护苗”宣传活动,利用清风侠的卡通形象让健康阅读理念扎根童心。此次活动被中宣部(全国扫黄打非办)“绿书签”公众号转发,成为跨区域文化帮扶的典型案例。

聚焦乡镇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一突出难题,工作队与阳山县教育局创新开展跨区域合作,特邀广州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陈琴副教授通过视频会议,为清远123名乡镇心理健康教师举办“中小学学生案例团体督导会”,破解了乡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资源匮乏的困境。广州市教育局则投入资金完善镇内中小学教育设施,组织名师开展宣教讲学,通过“输血+造血”并举改善办学条件,让文化育人氛围浸润校园。

文化培育离不开人才支撑。2024年,工作队专门邀请县委宣传部领导参加广州举办的文艺高质量发展研修班,着力提升本地文艺人才队伍素质。广州农商银行则以“金融+文化”模式助力阵地建设,既投入资金支持文化长廊打造,又组织员工深度参与骑行活动、文艺晚会等乡村文化活动,将企业活力融入基层文化建设,点燃群众参与热情。

开展志愿服务 奏响特色活动“进行曲”

为让乡村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工作队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以志愿服务为纽带,以特色活动为载体,让文明新风在互动参与中浸润人心。

工作队构建了多层次志愿服务体系,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工作有机融合,以党员干部为引领,吸纳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五老”人员、文艺爱好者、种养大户等骨干力量,组建理论宣讲、医疗健身、法律服务、文化文艺等10支志愿服务队。同时广泛招募本地群众、外来人员、爱心人士加入,通过戏剧表演、知识竞答、政策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常态化开展的“我们的节日”“全民阅读”等活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移风易俗、文化传承等主题,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公民意识与文明素养。

高校志愿服务力量的注入,为乡村文化活动增添了青春活力。广州航海学院、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持续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服务,通过支教助学、文化调研、技能培训等实践活动,为乡村文化赋能。其中,今年“六一”前夕,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牵头,工作队组织七拱镇14名留守儿童学生代表赴广州研学,孩子们在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种下求学的梦想种子,在广东科学中心、广州地铁博物馆感受科技的魅力,在海心沙亚运公园感受体育拼搏精神,在广彩制作和押花艺术体验中感悟匠心传承。“希望通过城乡互动,让山区的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激发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覃昆说。

以“体育+文旅”为特色的乡村活动,让七拱镇的文化魅力持续释放。去年11月,工作队协同举办的“绿美乡村行”自行车骑行活动吸引广州、深圳、佛山、清远及阳山本地300多名骑友参与。骑行路线串联起“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活动设置招商区、农产品展示区、美食品尝区、历史文化体验区,让参与者全方位领略七拱的农文旅资源与文化底蕴。这并非个例,工作队介绍,近年来,七拱镇已连续举办采莲节、稻香文化节、淮山节、定向越野赛等活动,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成为常态。

凝聚帮扶合力 共谱文化振兴“合奏曲”

乡村文化振兴绝非单打独斗,工作队始终坚持系统思维,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局面。

文化资源供给的精准滴灌,让乡村文化生活越发丰盈。工作队积极对接专业文化团体,邀请广州歌舞剧院、广州粤剧院等参与2024年阳山县“文明育新风·艺韵传万家”七拱专场活动,为群众带来高水平文化盛宴。在图书资源补充上,帮扶单位累计捐赠价值近20万元、4000多册的图书和音像制品,使全镇藏书总量达到6万册。

专家智力支撑的精准赋能助力乡村文化与产业同步升级。工作队常态化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多领域讲座培训,涵盖理论宣讲、医疗健身、法律服务、文化传承等内容。针对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科技特派员开展多场培训活动,助力培养新农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多方协同的矩阵效应,让文化振兴的根基越发牢固。广州市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帮扶资源,既推动文明实践阵地升级,又牵头“护苗”“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广州航海学院、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发挥专业优势,从海洋文化科普到研学志愿服务持续发力;广州农商银行既投钱又出力,实现金融帮扶与文化帮扶同频共振;阳山县直部门与七拱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确保各项文化举措落地见效。这种组团式帮扶模式,打破了资源壁垒,形成了“需求—对接—落地—反馈”的闭环机制。

“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杨云海表示,下一步,工作队将继续以实干为基,在文化阵地提质、特色活动创新、农文旅融合等方面持续探索,让文化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绘就更加璀璨的新画卷。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