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举办“奋斗的足迹”主题宣讲报告会
9月25日,广东省委宣传部举行“奋斗的足迹”主题宣讲报告会,12组来自全省各地、各行各业的宣讲员从他们的自身经历出发,用一个个精彩的奋斗故事,生动展现了奋斗者们向上向善的力量。
从荒山披绿的坚守,到科技自强的突破;从大爱无疆,到湾区融合,广东正为全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示范先行,不断用奋斗续写“春天的故事”。
■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
风雨中守护村庄57条生命
受台风“蝴蝶”叠加季风影响,今年6月13日开始,茂名出现强降雨。6月15日零时42分,信宜贵子镇中和村干部刘名芳在巡村时,发现村道水流泛黄并携带碎石,敏锐判断出山体滑坡前兆,立即上报险情。
镇村干部5分钟内赶到现场,经研判果断启动群众转移。暴雨中,手摇报警器、铜锣和大喇叭同时预警,党员干部全力投入抢险。刘名芳在雨中逐户拍门呼喊,声音嘶哑仍坚持疏散群众。村民叶小兰回忆:“她很着急,一直喊我们赶紧撤,我绝对信任她。”86岁的曹灿琼老人原本拒绝撤离,经刘名芳急切劝说最终配合转移。
凌晨3时左右,该村3个自然村25户57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至村委会安置点。刚刚安置下,凌晨4时许,被暴雨冲刷崩裂的山体裹挟着泥水倾泻而下,35间房屋受损。因转移及时,无人员伤亡。
在这个过程中,“吹哨人”刘名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被问及是否害怕时,这位党员坚定地说:“不怕,群众的生命比我的命更重要。”报告会现场,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静怡深情讲述了在风雨中守护村庄57条生命的平民英雄刘名芳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刘名芳也来到了现场,她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其他党员干部都一起奋力去施救。危急紧要关头,鲜红党旗凝聚强大力量;重大任务一线,党旗永远高高飘扬。”
让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在现场,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分享了企业不断突破创新,推动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故事。
2008年,优必选创始人谭旻带着“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梦想来到深圳。面对伺服驱动器这一核心部件完全依赖进口、国外技术封锁的困境,经过五年攻坚,不断推倒重来,团队终于突破技术壁垒,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伺服驱动器。
2016年春晚,是中国人形机器人“被看见”的时刻。540台Alpha机器人需要完成同步跳舞,不允许有一台出错,这在全球都没有先例。
团队在零件短缺、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在48小时内赶制出1400多台符合要求的人形机器人。除夕当晚,540台机器人整齐起舞,没有一台倒下,没有一个动作偏差。这是广东速度,这也是中国创新的力量。
随着广东立下了打造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的雄心壮志,优必选找准定位,决心将工业场景作为落地突破口。团队历经9个月奋斗,终于研发出全球首创的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今年7月,第一台Walker S2在极氪5G智慧工厂里稳稳走到换电站,并在3分钟内精准换电,如今,Walker S系列已在多家工厂实训,能稳定搬运15公斤物料,在0—1.8米全空间作业,持续工作不停歇,优必选正朝着“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目标稳步迈进,用奋斗书写中国科技创新新篇章。
深圳回村驾农机的“新农人”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是一名“90后”年轻人。曾是上班族的她,2020年从深圳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新农人”。
返乡之初,她遭遇了重重困难。父亲评价她的改革方案是“纸上谈兵”,乡亲们质疑:“靓妹仔,舞唔舞得动方向盘啊?”面对这些,沈燕芬从零开始学习农机操作,每天跟着父亲在田间地头练习,不久就成为开农机的一把好手。
带着一线的经验,她将自己新的想法融入田间地头:牵头成立广州市第一家农机联合社,年服务作业面积突破10万亩次,盘活了三千余亩闲置田地;组建“大地先锋队 稻田铁骑兵”新农人团队,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设“燕芬开讲啦”系列课程,为返乡青年传授农机农艺、品牌运营等技能。通过推广植保无人飞机等新技术,她逐渐赢得乡亲们的信任。2023年,她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父亲欣慰地说:“开农机还能开出个人大代表来。”
沈燕芬想告诉所有“新农人”:“土地从不辜负奋斗者,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在我们手中变成现实。广阔的乡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天的农门,会是明日的‘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