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全力协助贵州黔南惠水县中医医院完成二级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的任务和对医疗事业的热忱与责任,今年6月,王瑞来到贵州省惠水县中医医院帮扶,她凭借精湛的医术“以技服人”,凭着专业知识“以理化人”,极大地提升了该院的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努力“建强一个学科、带好一支队伍、服务一方群众”。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系统补短板,提高卒中救治能力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之一。“从患者入院到完成CT检查的时间、静脉溶栓的流程衔接、多学科协作的机制……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卒中患者的救治黄金时间。”王瑞告诉新快报记者。
抵达惠水后,王瑞迅速深入医院神经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等科室,通过查阅病历、参与会诊、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梳理了医院卒中救治的现状与短板。针对“多学科协作效率待提升”“急性期卒中识别能力不足”“溶栓后随访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她逐一制定改进方案:一方面,牵头修订卒中患者急救流程,明确急诊科、影像科、神经科的协作分工与时间节点;另一方面,推动建立“卒中病例”制度,每周选取典型病例,结合最新的临床指南形成标准化操作手册,为后续卒中中心申请、评审奠定了基础。
一病一分析,线下线上延续传帮带
不但努力规范救治,王瑞还凭着自己精湛的医术参与救治危重患者,受到了当地同行和患者的高度赞誉。
王瑞刚到惠水不到一周,就被惠水县中医医院紧急请去会诊一例病情复杂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原来,该患者受重症肌无力症状折磨多年,此次病情加重,入院时出现了严重的气促、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王瑞全程指导救治,随后还与重症医学科团队每日联合查房,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最终使该患者显著改善了肌力。“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脱机拔管后可以步行出院,康复效果很好。”王瑞说。边救边教,病例的成功救治也让该院重症医学科首次掌握了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中西医结合救治规范。
在帮扶中,王瑞会对科室的医生通过一病一分析进行“传帮带”。72岁的张大爷因反复眩晕伴呕吐入院,被诊断为BPPV(后半规管型)。王瑞为其进行了Epley手法复位(耳石复位术),仅10分钟后,张大爷的眩晕症状便明显缓解。“以前要坐2小时车去州里看病,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治,王医生真是‘眩晕救星’!”张大爷的家属握着她的手连声道谢。
王瑞介绍说,针对神经内科对这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还不够精确的情况,她进行规范授课,指导当地医生进行系统诊治和规范手法复位。“以前我们对BPPV的诊断主要依赖经验,通过王老师的示范,我们掌握了规范的手法复位步骤,患者的复位成功率从30%提升到了90%!”惠水县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郑医生感慨道。
一个月的帮扶相处太短,王瑞回到广州后立即启动了“远程支援”。她与惠水县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建立了线上交流群,对一些疑难杂症,她会参与线上诊断或解答;她还为科室争取到广州专家资源,计划开展“每月一次远程学术讲座”。从面对面的带教到屏对屏的远程支援,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授人以渔”的帮扶真谛。
王瑞
粤黔协作驻贵州黔南
惠水县中医医院援黔医生
派出单位:
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
“卒中中心建设是一场‘持久战’,我希望通过持续的技术衔接,让惠水的卒中患者少致残、少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