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全国有近500万个体育场地
健身器材市场高速发展
从场地建设上看,随着“15分钟健身圈”政策推进,相关部门安排全民健身设施专项债,重点支持学校与社区共享场馆模式,将拉动室外/室内器材、智能门禁系统等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共有体育场地484.2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2.3亿平方米,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在基础大项场地方面,田径场地和游泳场地数量众多。全国田径场地达到20.93万个,全国游泳场地达到3.97万个,为全民运动提供坚实基础。
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生产基地,中国拥有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与庞大制造集群,近年更在多个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品牌升级。在体育用品中,运动鞋服是规模最大、消费最活跃的细分品类。2024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达5425亿元。随着中国鞋服品牌登上国际时装周舞台及国潮文化的流行,国货品牌纷纷崛起。预计到2025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将达到5989亿元。
在全球市场来看,国际品牌的领先地位依然稳固,耐克与阿迪达斯始终稳居全球前二。国内品牌也在强势突围,安踏体育2024年的营收同比增长13.6%至708.26亿元,首次超越耐克中国区营收,连续三年稳居中国市场全行业首位,叠加旗下亚玛芬体育,总营收达1086.76亿元,首次破千亿大关;李宁集团紧随其后,2024年实现营收286.76亿元;特步聚焦跑步领域,2024年其净利润增长20%,创下历史新高;361°则深耕儿童运动市场,2024年营收破百亿元。
在体育器材制造方面,中国拥有覆盖球类、球拍、健身器械等全品类体系。2024年,中国健身器材市场规模达819.5亿元,同比增长11.6%,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千亿大关,攀升至1144.9亿元。
近年居家健身兴起,智能健身器材(如智能跑步机、动感单车)与可穿戴设备(华为、苹果智能手表)成为新增长点,科技加速渗透传统器材领域。数据显示,2019—2024年中国智能健身市场规模从约99亿元增至约523亿元,且增速逐年稳步上升,健身训练器材智能化趋势越发显著。
3
全球体育迷突破18亿人
虚拟体育成新增长点
放眼全球市场,体育赛事行业规模呈稳步扩张趋势,全球体育赛事市场预计到2033年将增至5258.251亿美元。
当前全球体育消费者群体规模已突破18亿人,庞大的受众基数为赛事市场的长期发展筑牢了根基。年轻观众更愿意为流媒体订阅、NFT门票和虚拟商品埋单。18—34岁占全球体育粉丝67%,其中78%为男性;TikTok推动年轻群体参与度快速上升。
国际足联世界杯、奥运会、超级碗、温布尔登网球赛等顶级赛事持续发挥“流量引擎”作用,不断吸引全球关注度,既带动了赛事转播、商业赞助、周边消费等产业链环节的增长,也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对体育赛事的参与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从国内来看,苏超单场观众6.08万人,带动江苏全域消费380亿元,赛事转播触达1.2亿人次。“浙BA”280场赛事拉动消费10亿元,门票收入710万元,周边衍生品销售额增长210%。2025年无锡马拉松通过消费券礼包拉动周边效益5.05亿元,同比增长78.2%,参赛选手人均消费1800元。
技术进步让传播形态更趋多元,除了电视以外,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成为赛事二次传播主阵地,2023年篮球世界杯相关话题微博热搜超百次,球迷自发剪辑视频播放量破亿;AI剪辑技术实现赛后几分钟内生成集锦,满足碎片化传播需求,VR/AR观赛(如球星视角、战术视角切换)则提升沉浸式体验。
传播技术迭代与多元场景拓展,也推动中国虚拟体育市场呈爆发式增长。2024年中国虚拟体育市场规模达917.0亿元,预计2030年将攀升至2669.4亿元,在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下正成为体育数字化发展关键方向。电竞是虚拟体育的典型代表。2024年中国电竞产业实际销售收入为275.68亿元,同比增长4.62%,成为中国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
4
体育旅游带动城市文旅
冰雪运动成消费亮点
当前,中国体育消费正从“实物消费”转向“服务消费+体验消费”,结构更趋多元,是产业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
体育用品零售呈现线下为主导,线上高增长的特点。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体育用品电商销售额达到3337.45亿元,同比增长22.59%,近三年体育用品电商零售市场增速远高于全国电商零售整体水平,国内体育用品消费需求扩张态势显著。
京东消费研究院数据显示,体育赛事、健身培训等服务消费增速达22.2%,高于实物消费(8.5%)。2025年上半年,京东体育服务类订单增长37%,瑜伽培训、马术体验等高端服务订单增长超100%。
数据显示,“体育+旅游”成为新潮流,冰雪旅游、骑行、露营、冲浪等兼具户外场景与社交属性的业态爆发。浙江省体育局数据显示,通过“浙BA”赛事发放消费券2.1亿元,带动餐饮、住宿消费增长42%。贵州“村超”吸引500万线上观众,带动当地旅游收入增长38%。
在电商平台上,滑雪运动、户外鞋服、棋牌麻将、户外装备和冰上运动的相关用品都呈现较快的增长。其中,随着冰雪爱好者群体日益壮大,冰雪运动的市场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张。2024年,中国冰雪运动带动市场规模已达10480.1亿元,预计到2029年这一规模将进一步攀升至15593.8亿元。这一趋势不仅促进了冰雪装备、冰雪旅游以及冰雪文化等相关市场的蓬勃发展,还进一步激发了整个产业链条的活力和创新潜力。
此外,数据显示,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和带动市场规模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4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到2139.7亿元,同比增长60.4%;预计2030年将上升至4879.8亿元。中国户外用品协会的数据显示,露营装备市场规模达350亿元,牧高笛、凯乐石等品牌海外营收增长超50%。
数据来源
清华体育产业研究中心《2024年中国体育服务贸易发展报告》
政智中汇《2025体育经济全景报告》
普华永道《2024中国体育行业调研报告》
韦伯咨询《2025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上海体育大学x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2024年体育消费报告》
中投未来产业研究中心《2025—2029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智研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赛事行业发展环境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5版)》
Meltwater《2023年体育运动行业的热门话题受众洞察与消费趋势》
KORE《2024年体育行业报告》
艾媒数据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