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A股五家上市险企三季报陆续发布。数据显示,预定利率切换的影响下,上市人身险公司的保费和新业务价值(NBV)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多家公司的优增优育策略成效显现,个险代理人规模逐渐企稳。
■新快报记者 林广豪
第三季度新单保费增长分化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实现总保费6696.45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新单保费同比增长10.4%;太平洋寿险实现规模保费2638.63亿元,同比增长14.2%,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团政渠道的新单保费分别同比增长-1.9%、52.4%、9.1%;新华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27.05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41.0%;人保寿险实现原保险保费1169.63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33.8%。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未公布具体保费收入数据。
9月起,人身险预定利率迎来下调,各家公司新单保费表现有所分化。据国金证券分析师统计,从第三季度的新单保费来看,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分别同比增长52.5%、45.7%、21.1%、2.1%、-3.7%。分析指出,新单保费高增长主要受益于预定利率切换下的“炒停售”,太平洋人寿、新华保险低增长主要受银保趸交投放减少影响。
NBV是衡量人身险公司业务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前三季度,人保寿险的NBV同比增长76.6%,增速最高;其次是新华保险,NBV同比增长50.8%;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的NBV分别同比增长46.2%、41.8%、31.2%。
个险代理人数量企稳
个险渠道改革转型的成效关系公司整体发展。今年以来,代理人数量企稳趋势明显。截至9月末,中国人寿、平安寿险的代理人数量分别为60.7万人、35.4万人,较年初分别下滑1.3%、2.5%,较年中分别增长2.5%、4.1%。前三季度,太平洋人寿月均保险营销员18.1万人,同比基本持平,较年中减少0.2万人。
与此同时,个险队伍质态改善。中国人寿表示,优增人力、留存率同比提升明显。前三季度,太平洋人寿的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7.1万元,同比增长16.6%。新华保险累计新增人力超过3万人,同比增长超过140%,月均绩优人力同比提升,人均产能同比增长达到50%。
新华保险有关负责人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改变过去简单低效的人员高流动模态,将新增与转正、绩优队伍数量纳入2025年核心考核。“通过目标的强牵引,让大家不仅关注保费的达成,更要关注一支素质过硬、专业优质的职业发展队伍,推动队伍的高质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