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碧水环黄塘 贫困村旧颜换新貌(2)
日期:[2018-04-23]  版次:[A15]   版名:[新公益]   字体:【

广东省福利彩票 发行中心公众号

“美丽庭院”激发村民自我管理维护家园

“能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我来说是宝贵的经历。”碧桂园集团的驻村扶贫员工王志为在过去一年里亲历亲睹村子里的变化,他自豪地分享着驻村经历。虽然年轻,志为有着浓厚的反哺情怀:“我是从农村走进企业的贫寒学子,由集团资助,在碧桂园职业学院完成学业。该学院是慈善性质大专院校,我从受助者变为助人者,因此也希望付出学到的知识,反哺到贫困乡村的扶贫工作去。”

细心的志为发现,建设新农村不容易,要维护起来更需要调动村民共同努力,每天,他都要开着“小毛驴”电动车,巡遍村子里每个角落,和乡亲们聊天,鼓励大家加入到乡村维护的工作。

2018年1月,政研室驻村工作队、黄塘村委会、碧桂园集团驻村工作队共同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充分利用旧石块、旧瓦片等废弃材料,解决房前屋后废弃材料乱堆乱放问题。老村民华姐用篱笆、鹅卵石、将门前原本用于种菜的空地,改造成错落有致的庭院,花草生机盎然,让人耳目一新,她在“美丽庭院”创建比赛中,荣获了一块嘉奖牌匾。“如今村子里环境好多了,蚊虫驱散,空气里那股垃圾味也被清新空气取代,我们对生活又有了新盼头!”在自家新建的庭院中喝茶养花,华姐说:“突然发现,城里人常说的‘小资’,是这么美好。”

王志为告诉记者,扶贫队正在鼓励由村民自行养护绿化植被,解决美丽乡村建设后期绿化无人养护现象。“通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维护’,为黄塘村民创建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乡亲们从观望到主动参与,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乡村能更加美丽。68岁的五保户黄伟雄看着焕然一新的家乡,一个劲地感谢政府以及碧桂园的驻村扶贫工作队:“现在的黄塘村比以前的好太多了,真的很感谢现在的政策,感谢他们的扶贫义工队,希望建设完以后,有机会他们还能回来看看,这是他们的扶贫成绩!”

文化名片“回村里”让村民记住乡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美丽乡村的美好期待。“拆旧建新固然简单,但新建起来的村庄往往失去了历史的韵味。我们村的规划特点是‘记住乡愁’,所有建设都要在保持原有建筑格局的情况下进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们想让所有的外出乡贤,在回来时可以看到一个和孩提记忆中一模一样的黄塘村。”村支书黄启培在说到该村的乡愁文化时,动情地吟诵起了《回乡偶书》。

为此,除了建设基础设施,碧桂园扶贫团队也启动了文化创建工作,希望将“乡愁”情感渗入每个村民的心田。于是,小村庄里有了一张文化名片——“回村里”文化主题公园。

碧桂园集团为“回村里”公园作出别出心裁的布置:几处相邻的废弃平房被村民用竹篱笆围起,屋外的泥地上,废弃的红砖石铺出了几条联通各屋的羊肠小道,剩余的泥地上各种野草、野花自由散漫地生长着。废弃的平房经过简单粉刷摇身变成了夜不闭户的书房、画室、厨房,一切都透着“原始”的味道。

“这也是许多黄塘村乡亲对理想的生活追求,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目前,这个文化名片正以较好的发展政策和前景,吸引商家的驻入。现已有多家组织和文创机构安驻‘回村里’总部,有翁城吉他公社、全红双客家文化传媒、英雄有梦越野俱乐部、三爱网翁城志愿者服务队等。”王志为介绍。

实际上,“回村里”主要是由翁城镇政府里牵头,引入吉他公社这样的一些爱好者来创建的。据悉,这项文化品牌是充分利用村中自然和人文资源,构建黄塘村的新面貌,并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界成功人士回乡支持新农村建设。而进驻到项目的组织和人,则用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支持乡村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让乡村生活更有品味,更有质量。

黄塘村“变靓”记

2016年,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进驻对口帮扶“省定贫困村”黄塘村。

2017年6月,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引入碧桂园集团,一起携手共建新黄塘。

2017年7月,碧桂园集团扶贫队入驻黄塘村后开始注资。

2017年8月,黄塘村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至今为止,通过雨污分流系统、完善垃圾投放等工作,让村庄昔日污水横流的场面不复存在。

2017年10月至今,黄塘村“生态鱼塘”、“回乡里”文化主题公园等景点相继涌现。

2018年1月,村民参加“美丽庭院”创建得到响应,乡亲们将理想生活环境融入到乡间小道、自家庭院的设计,共同美化居住环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