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简化家居并不需要丢弃 收藏也是一种享受
日期:[2018-08-31]  版次:[A24]   版名:[家居]   字体:【
■根据藏品特点做选择,灵活运用各式储物盒。


近几年,以“断舍离”为代表的极简生活主义受到倡导,“我的房子空无一物”的观念从日剧火到现实生活。渐渐地,不管是从家居设计角度,还是收纳整理角度,简化生活用品、丢弃无实际作用之物等观念,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似乎成为了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但事实上,人有千面,一味简单粗暴地丢弃,这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新快报记者 林超菁 部分图片源自宜家家居

除了彻底简化丢弃 人们心里其实还有其他声音

面对当下“极致简约”的风潮,问问自己,有过不一样的心声吗?想保留有意义的物品家人不同意、有些东西没用却不想扔、丢弃充满回忆的物品太难了……如果你也有过这些纠结的想法,不用担心自己是个“异类”,因为这样想的绝不止你一人。

网上流行的说法,第一批90后迷上了“捡破烂”,指的就是有特定收藏爱好。明信片、电影票根、纪念品、杯碗盘碟,甚至各品牌店的购物袋、各式好看的饮料瓶等等,都可能成为藏品。其实不只90后,有类似收藏爱好和习惯的人不分年龄,一些藏品往往看起来价值不高,但在收藏者心里,却价值不菲。

根据宜家家居最新一版《家居生活报告》,虽然极简已成流行词汇,但在家居生活中,并非所有人都能对它的定义达成共识。全球范围内有27%的人认为,社会施加的压力,迫使他们过极简生活;49%的人表示,家庭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对杂乱无章的不同感受。调查还发现,“东西过多”是人们压力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应该尝试解决“物品过多又无法丢弃”这一问题,而非彻底简化丢弃。

案例 1

“无用”之物变废为宝

畅销书《我们台湾这些年》的作者廖信忠是一位“生活轨迹收藏者”,乐于收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人的物件。在他看来,这些物件都在诉说着某个时刻的故事,充满感情。

在他与宜家一同设计的藏品方案中,记者看到,藏品包括上世纪的台历、废弃的铁罐,多是一些生活中他人眼中的“垃圾”。这些物品经过一番改造,就变成收藏品,成为家中独一无二的装点:为一页页台历配上白底黑边相框,有序地挂在墙上,俨然成了一幅幅有故事的装饰画;废弃的铁罐则变身为边桌上的花器,放入绿植,便重新焕发生机。

案例 2

爱好成为最好的收藏

还有一类收藏者,热爱生活或工作中常会用到的某一类物品,便时常会添置。上海IG映界影像艺术创办人、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馆长王骅是一名摄影师,他的藏品——不同年代的各式相机就属于此类。

老相机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放置在玻璃柜中,隔着玻璃可以看见岁月在老相机上的斑斑痕迹,便于品味欣赏,同时,玻璃柜密封性较强,能隔绝灰尘、水汽等,对相机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一些经常会使用的相机,则置于墙面收纳空间,便于随时取放。此外,他还把自己的摄影作品冲洗出来,成为墙面装饰的一部分,使以黑色为主调的收藏空间更具柔情。

打造“收藏之家”实用TIPS

A

必备玻璃展柜

藏品能给收藏者带来心理愉悦感、满足感,并且收藏者会乐于与客人朋友分享。因此,不同于一般物品的收纳,收藏品还有陈列展示需求。对于摆放式物件,使用玻璃展柜可以一举两得,配合射灯、灯带等照明,效果更佳。不过,玻璃柜也很考验收藏者的整理、布置习惯,要做好藏品分类,杂乱无章的堆积可不会有任何美感。

B

活用各式储物盒

如果担心藏品太多,容易凌乱无序,那就灵活搭配使用各式储物盒。例如装着普通物品和藏品的玻璃柜,可以用成套的非透明储物盒收纳普通物品,维护柜内物品的秩序和视觉效果,又不妨碍藏品展示。再例如色彩丰富的纽扣、手串等小型藏品,则适合用透明储物盒存放,不失为靓丽装饰。

C

藏品变身墙面装饰

对于陈年的明信片、日历、海报、照片等一类印刷品,与其放在抽屉的月饼盒里偶尔拿出来翻看,不如直接上墙,随时驻足回味,墙面还多了一道风景。最常见的方式无外乎两种,借助相框打造“照片墙”,或者在墙上装洞洞板后将藏品张贴悬挂。

D

腾出收藏空间

对于多数家庭而言,家本来就小,想听从本心,收藏心爱之物,往往觉得空间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许多时候收藏空间都是腾挪出来的。例如,客厅选择带玻璃柜体的茶几,作为展柜,一物两用;餐厅选择可拉伸改变大小的餐桌,把原本属于餐桌的空间分一部分给小展柜、推拉车等。总之,善于发现,好好利用家里的空间,自能享受收藏带来的满足和快乐。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