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东莞女业主将房子卖给两个客户? “一女嫁二郎”背后有猫腻
日期:[2019-02-22]  版次:[G07]   版名:[珠三角]   字体:【

新快报讯 记者杨英杰 通讯员 叶美伶报道 东莞市一女业主将房子分别以66万元、80万元卖给两个客户,签订两份交易合同,业主却选择66万元的低价合同成交。最后,80万元签订合同的买家将业主告上法庭,称原业主与他人恶意串通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第一份合同”签订后迟迟没过户

2015年12月31日,朱女士与汪先生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朱女士将位于东莞市大朗镇某处房屋出售给汪先生,房屋转让总价款为66万元;其后汪先生支付定金1万元和首期房款60万元,房屋于2016年4月16日交付使用,但产权过户手续迟迟没办妥。汪先生称已多次催促朱女士办理仍没结果,因此,2017年4月5日,汪先生向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朱女士尽快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并要求朱女士支付违约金13.2万元及利息。

然而与此同时,有第三人韩先生也向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称韩先生于2016年1月12日与朱女士签订合同,约定将此处房屋出售给韩先生,价格为80万元,韩先生已支付定金5万元,但其后朱女士通过中介方退回定金。韩先生认为汪先生与朱女士之间的合同属于恶意串通,要求法院确认汪先生与朱女士之间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两份合同 谁真谁假?

案件分别于2017年9月14日、2018年7月11日进行公开开庭审理。韩先生称,他和朱女士之间的买卖合同是通过第三方完成的,而汪先生和朱女士的买卖是熟人之间私下交易,未通过中介,故作假嫌疑很大。而且朱女士行为不符合常理,她违约的合同是价格较高的合同。另外在汪先生支付了大部分款项后,朱女士却没有办理过户手续,汪先生交付的60万元转账也并未注明是购房款,韩先生认为是为虚假交易而制作的。此外,朱女士在与韩先生的交易过程中从未表明过房屋已出售的事实,相反还在配合韩先生办理银行按揭手续。因此,韩先生认为汪先生与朱女士之间的合同属于恶意串通。

汪先生辩称,他和朱女士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应受法律保护,韩先生的揣测无事实依据。房屋交易价款实际上两份合同约定的价值大致相当,因为韩先生签订的合同约定的税费是由朱女士承担,而朱女士与汪先生签订的合同则约定由汪先生承担。由于朱女士与汪先生签订的合同约定付款分三期付清,无需向银行申请贷款,这对于急需资金周转的朱女士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法院判令:恶意串通合同无效

法院经审理查明,认为即使两份合同税费承担者不同,但其差距仍然是显而易见的,朱女士选择价低而非价高的合同,不合常理。根据物业管理费缴费记录,未有证据证明汪先生在房屋交接清单显示时间的2016年4月16日之后以其名义缴纳2016年4月、5月的物业管理费。另外本案汪先生与朱女士之间现存仅有一份合同原件,朱女士解释为原件丢失,汪先生解释为他的原件出借给朱女士做另案使用。但法院认为,在尚未过户的情况下,如此重要的、唯一的文件借予对方却没有办理任何借用签收手续,显得不合理。根据鉴定结论,汪先生与朱女士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和《房屋交接清单》中两个朱女士的指印形成时间间隔仅为0.3个月,但两份文件落款时间却竟相差6个月之远,难以采信该两份文件的落款时间。

2018年7月23日,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一审判决,确认朱女士与汪先生的行为属于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双方所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合同,对于第三人韩先生的请求,予以支持,对于原告汪先生的诉讼请求,全部予以驳回。

收到判决书后,朱女士不服判决,遂向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中级法院经审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