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胡红拴缅怀刘书民:用心魂铸就山的神魂
日期:[2019-04-07]  版次:[A12]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刘书民 山乡诗韵

受访者:胡红拴

《新华文学》副主编,广东省观赏石协会会长

又到清明时节,清明的一些过往,往往于此时在脑中闪现,历历在目。记得那是2001年的4月,也是在清明的时节中吧,为写《南粤大地上的书画家们》和《刘书民诗画记》,应邀造访位于小瀛洲艺术家村的刘书民先生寓所九方斋。那天的广州,也是个细雨蒙蒙的时日,先生冒雨站在院落的桂圆树下,沉默着,久久不语。之后,刘先生给我讲了很多关山月先生的故事,我知道,书民先生是想他的恩师关山月了。此时的雨中伫立,是刘先生对恩师的一种追思。

于今想来,刘书民先生离开我们也近两年了。先生的画犹在,他的画仍然悬挂在国家的重要政治与艺术殿堂;先生的画风犹在,他所创立的“生辣豪纵、苍润兼容”的当代水墨新样式仍然影响着一批山水画家。正如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对这位“南粤中国画坛代表人物”结论性的评语中所述,刘先生“在南北融合、中西融合、古今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当代水墨新样式,体现出一种纯熟、大气的风范。其为人,谦逊低调;其从艺,勤求严谨。他是一位为全国美术界所注目,有鲜明个人风格,独树一帜、德高望重的中国画家”。

与书民先生有近三十年的友情,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是一两篇文章可以道尽的。但有一点可以说,那就是我也曾见证着先生所创立的艺术风格的历程和艰辛,尽管我这只是管中窥豹式的沧海一粟,但这似乎也颇合林墉老先生评论刘先生时的那句话,“粤地有这么条汉子,竟走出条路来,颇不容易。”这条“路”,可能就是邵大箴先生对书民先生 “胸中有丘壑,无私天地宽”的评价。

刘书民先生一生除了钟爱他故乡背靠的太行山外,也遍访祖国的名山大川。我也曾陪同先生走过一些地方,熟知他对山的敬重和厚爱,也知道他对海之博大的敬畏和向往。这在他的一些作品里,均可读到他心路的一些历程。在《梦里清江》中,浑厚的笔墨、水淋淋的南方味道,让似梦似幻的意境直扑神髓,诗的注脚飘荡在笔墨里,屋舍静寂,睡舟静寂,林木静寂,唯独那飞鸟和那弯曲的线条成为仰卧在远山碧丛“水面”上的顽童,安逸、恬淡、醉心而不失旺盛的活力……而奇幻、静谧的《溪山图》《雪域秋趣》《太行山谷》,厚实而空灵的墨,喷发出来的那种沉雄、静谧而勃发的气,用灵动的团块结构,积点成线,通过层次的微妙变化和水墨的无穷味道,让人仿佛打开了“天眼”,瞬间揭开了混沌的梦境与自然生命的秘密。而这揭开山川江海秘密的钥匙,正是刘书民先生用艺术家自由的、奔腾的想象和驾驭艺术神髓的能力之心魂所铸就。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