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时间跨度大、范围广,全面展示广州悠久的历史
“今天终于迎来全面开馆的日子,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全面的布展。”昨日,站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展厅前的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朱海仁满脸喜色。
当天,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博览传统 畅游未来”广州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南广场举行,备受关注的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从此,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又多了一家保存广州文化记忆、呈现羊城精彩故事的博物馆。
此外,据了解,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广州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8日当天,广州市市属博物馆将全部对公众免费开放。
■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 穗文广旅 穗文考/图文
历时久 从立项到建成开放花了8年
走进大门,通过安检,恢弘巍峨的南汉二陵博物馆主体建筑旋即映入眼帘。“博物馆从2012年立项,2015年正式奠基,2016年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此后经过3年的努力,现在终于落成了。”朱海仁感叹道,“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建设凝聚了广州几代考古人的愿望,广州考古工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全面展开,至今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现在它们终于有足够的空间和一个更为合乎规范的场地进行展示。”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南汉二陵博物馆项目总建筑面积21800平方米,总投资3280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南汉二陵博物馆(20000平方米)和康陵遗址保护利用工程(1800平方米)。其建筑布局属于唐风古建岭南园林,以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作意念,以“南韵·和庭”为主题,是一座岭南地域气息浓厚的建筑。
从2016年前南汉二陵的发掘到如今博物馆的落成,广州现代考古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已故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先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南汉二陵保护规划到南汉二陵博物馆功能需求,麦英豪先生全程参与论证,还亲自拟出博物馆的功能分区布局和面积需求,并撰写了《关于南汉二陵保护的建议与构想》。
“广州考古前辈麦英豪先生,他生前非常重视博物馆的建设,从南汉二陵的发掘到博物馆的立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在病重期间,我们去探望他,他还非常关注博物馆的建设。”朱海仁回忆说。
历史全 文物全面展现广州发展变迁
据介绍,南汉二陵博物馆包括《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上、下)《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两个专题展览和一个公众考古活动中心。
其中,《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展览,总建筑面积1078 平方米,分两个展厅。通过考古实物资料展现先秦时期广州地区人类社会面貌,以及广州自秦代建城以来2200余年的城市发展变迁、历史文化积淀和持续不断的海外交往历史,同时,向观众全面展现广州的城市考古历程和考古遗产保护成果。
《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展览,总建筑面积814平方米,分为“乱世大汉国”“都城兴王府”“考古现三陵”三部分,通过考古发现和现存南汉文物史迹,以实物、图片、视频、多媒体互动等手段,向公众立体、全面地展现五代南汉国的历史和文化面貌。
朱海仁表示,这些展出的文物时间跨度大、范围广,以考古出土的实物作为特色,全面展示了广州悠久的历史。
知多D
南汉二陵位于番禺区
南汉国是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中国南方的一个封建地方割据政权。南汉二陵则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广州大学城),是五代十国之一南汉国烈宗刘隐的德陵和高祖刘岩的康陵。2003-2004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广州大学城建设工程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在小谷围岛北亭村青岗清理出德陵,在大香山清理出康陵。两座王陵相距约800米。
南汉二陵曾遭偷盗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南汉二陵也遭遇了偷盗。其中,德陵在被发现时,该墓已遭严重破坏,墓室内的陪葬器物无存。但在市考古工作者的精心发掘下,幸运地在墓道南端找到了一砖砌的器物箱,内置青瓷罐190件、釉陶罐82件,摆放整齐有序,绝大部分保存完好。据悉,这些瓷器属于南汉国时期的官窑,应是当时“墓前设奠”之遗留。德陵出土的青瓷器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为研究五代十国陶瓷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康陵墓主人是“吃货”
在康陵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木瓜、菠萝、香蕉、马蹄、茨菇、桃、柿等象生祭品,是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一批蔬果类象生陶瓷制品,极具地域特色;发现许多残存的玻璃器残片,其中修复了一件较完整的玻璃瓶,经学者研究确认,这是来自西亚伊斯兰世界的舶来品。
以上考古遗物,对于研究五代南汉国的社会发展水平、文化面貌及海外交往等具有重要意义。
康陵前室当门横立一块完整的石哀册文,志文楷书,首题“高祖天皇大帝哀册文”,38行,共1062字,可确认墓主为南汉高祖刘岩。康陵随葬的哀册文是首次考古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哀册文,对于研究南汉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康陵是目前已知五代十国陵墓中首次发现的陵园建筑,为研究唐宋时期的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
南汉二陵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9:00——17:00(16:15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观众须凭有效身份证在取票机领取参观券,持其他证件如学生证、护照、驾驶证等请寻求人工服务,超过20人的团队观众需提前预约。
相关新闻
“南海I号”文物 首次在广州 大规模展示
新快报讯 记者肖韵蕙 夏世焱 通讯员凌浩翔报道 想来看看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较早、船体巨大、保存较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里有什么吗?5月18日起在广东省博物馆就能看到。
本次展览的主角——“南海I号”沉船,是“南海I号”沉没于广东下川岛西南海域,1987年8月被发现,经过二十年的调查及相关考古工作,2007年12月整体打捞出水,并移驻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初步推断,“南海I号”沉船是我国南宋时期,沉船遗址见证了古代海上交通的繁荣,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资料。
据悉,《大海道——“南海I号”沉船与南宋海贸》将于5月18日至8月2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厅一、二展出。展览以400余件“南海I号”沉船文物及馆藏相关南宋时期文物为载体,文物类别涵盖了陶瓷器、金银宝石、金属器、碑拓、动植物标本等。本次展览是“南海I号”沉船文物第一次在广州进行大规模展示,展览筹展组亲赴现场挑选展品,力图将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带来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