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缩水榴莲”缩掉诚信底线
日期:[2019-07-09]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木须虫

据报道,电商平台上所销售的榴莲,承诺重量不低于3-4斤,可拿到手之后却只有2.54斤。面对重量缩水,消费者唐女士认为电商平台涉嫌欺诈应该退货赔偿,但平台方却以“正常的水分蒸发”和“生鲜产品不支持退货”予以拒绝。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既然榴莲水分蒸发是存在的,那么消费者有权选择退货维权的方式。

“缩水榴莲”是否涉嫌欺诈,在于其承诺的重量是否足额兑付,既便运输过程可能带来水分的蒸发,也不能构成其违诺的理由。具体到个案,电商平台承诺销售榴莲的重量在3-4斤,于消费者来说,3斤应当是到手后的最小重量,如果平台考虑到运输因素可能导致缩水减量,也应该在消费者购买前,明确告之可能缩水减量的范围,供消费者自由选择,平台没有履行充分告之义务,到货后只有2.54斤便是事实合同违约,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

电商“唯低价”竞争由来已久,各种套路营销颇受诟病,这些营销套路都是利用知情障碍,用模糊甚至虚假的宣传来误导消费者,用减配和牺牲品质的商品与服务来维系低价竞争的薄利,是对诚信底线自残式的透支与消费。

“缩水榴莲”缩掉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的重量,更是丢掉了自己对诚信坚守的底线和对消费者的尊重。信任感是支撑网络交易的重要基础,令人遗憾的是在利益面前奢求商家自律是远远不够的。

提升网购信任感固然有必要倡导商家坚守诚信底线,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侵蚀底线的行为付出代价,以及引导电商走出“唯低价”市场粗放竞争的格局,回归到提升消费品质、满足个性化需求上来,给诚信释放出宽松的环境,这有待于法律法规、监管机制、维权保护的完善、细化与升级。譬如,“缩水榴莲”消费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博得结果不过是等价赔偿或者退货,这对商家失信的惩戒无异于隔靴挠痒,仅仅流于个案的讨论聊胜于无。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