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国崛起新型“夜经济”
日期:[2019-08-06]  版次:[A06]   版名:[城事]   字体:【
■夜晚的广州花城广场非常热闹。新快报记者 宁彪/摄

■6月4日晚,游客在上海豫园夜市拍摄吃生煎包的照片留念。新华社发

■6月9日,在天津市五大道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学生在为市民表演。新华社发

多个城市已相继出台“夜经济”相关政策

据新华社电 从深夜大排档到夜宵送上门,从“日落而息”到24小时不打烊……随着技术不断更新,消费加速升级,中国“夜经济”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我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升级,催生一系列夜间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创造着多元个性的消费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

文化消费成新增长点。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演出市场总体规模超500亿元;今年“五一”期间,北京王府井、三里屯等区域夜间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同比增长15%以上。“过去夜间文化消费可能就是看看电影,如今人们有了更高的文化体验需求,比如博物馆、旅游景点在夜间开放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说。

人际交往成新需求。在深圳一家外企工作的赵莹告诉记者,白天工作节奏快,基本没时间社交,晚上下班后喜欢约上朋友去咖啡馆、小酒吧聊聊天。“人际交往成为夜间消费新需求,聚会、轰趴等形式的夜间服务,受到上班族的青睐。”许光建说。

多业态融合成新趋势。王蕴表示,过去的“夜市”业态较单一,现在的“夜经济”是多业态融合的复合型经济。线上不打烊,线下体验型活动配合线上是“夜经济”的一大新特点。此外,“购物+休闲娱乐”“购物+体育”等不同业态的混搭是“夜经济”的新趋势。

互联网孕育看不见的“夜经济”。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科技催生一批新兴职业,给当代“夜经济”注入完全不同的内涵。“90后”朱宇是某网络平台脱口秀主播,拥有30万粉丝,他告诉记者,夜里零点左右是节目收听高峰期,准备在这一时段推出付费节目。

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夜经济”相关政策,北京出台13条具体措施繁荣夜间经济;上海设立“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天津提出打造“夜津城”……“灯光下的潜力”可见一斑。

“夜经济”来了 夜生活更丰富了

23时到24时,广州近半骑手仍在城市穿行

据新华社电 “夜经济”火了!最近一个时期,许多城市纷纷出台政策促进“夜经济”。从大排档“撸串”到咖啡馆“撸猫”,从宵夜加餐到健身减肥,24小时不打烊数字公共服务、深夜值守小微信贷、视频在线电商主播、子夜穿梭外卖骑手……“夜经济”是增长的新动力,是中国经济社会活力的新脉搏,更是百姓生活日益丰富的缩影。

我们的“夜经济”,是空间性的。北京酒吧经济、上海PARTY经济、长沙K歌经济、成都麻辣经济。十里不同,南北不同风。外国人、外地人、本地人,都在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中直观地感受中国之大、风俗之多、家国之和。

“夜经济”也是时间性的。据美团、阿里等“夜经济”大数据,全年看,双休日、节假日以及7月、8月和12月、1月成为夜间消费高峰;全天看,19时到20时是盒马鲜生到店消费高峰;21时后二线城市外卖餐饮增长最快;21时到22时出现网络购物成交最高峰;23时到次日凌晨3时,数以万计的人在网上“熬最晚的夜,买最贵的眼霜”;22时到23时,大理、重庆、杭州等大多数骑手仍在活跃跑单;23时到24时,贵阳、武汉、广州等近半数骑手仍在城市穿行;零时后,深圳、厦门、佛山等地超三分之一骑手仍在活跃送单。

“夜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我们有现代最红火的“夜经济”。这是世界第一网络大国的不夜天:暮色四合,网商银行小微借贷为众多小微企业解燃眉之急;支付宝夜间服务不打烊;深夜,生活缴费、公积金、医疗健康成为查询最多的公共服务。“夜经济”更带动就业:美团、饿了么数据显示,入夏,许多三四线城市夜间骑手同比增长超60%。

“夜经济”不止在舌尖上,也在足尖上、在凝望和聆听里。越来越红火的晚间健身房、歌舞剧院、音乐厅、曲艺演出场馆以及通宵电影院、24小时书店等。

我们的“夜经济”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在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一个工作日晚上8时以后,很多摩天大楼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可能在等着与欧美同事开一场连线会议。由于全球各大金融中心地理位置不同,亚洲市场、欧洲市场、美洲市场因时差连成一个全天24小时不间断作业全球市场。在英国伦敦,可以买上交所证券;在日本东京,可以投资上证指数;在德国法兰克福,可以找到中国D股;在全球大多数地方可以交易“上海油”“上海金”。在全球炒股炒汇的“夜猫子”之外,还有以亿人次计的短期跨境旅行者。

广州的“夜经济”已经很繁荣 下一步要做的是从供给侧发力

广州市发改委服务业处处长尹志新:

据新华社电 辉煌灯火的背后,“夜经济”发展还需要政府和商家“烧”好这样“几把火”。

“烧”好“地域差异”这把火——

调研中,记者发现,“夜经济”也有水土不服的问题。例如,某北方城市学习南方,把足疗保健等内容“照搬”过来,而当地百姓多年来没有这一消费传统,并不买账。

在广州市发改委服务业处处长尹志新看来,不同城市“夜经济”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北方城市是要把“夜经济”做起来,而对广州、长沙等南方城市来说,“夜经济”已经很繁荣,下一步要做的是从供给侧发力,为百姓提供更丰富的消费内容。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发展“夜经济”应充分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夜间休闲项目,如苏州评弹文化、天津相声文化等,都是当地发展“夜经济”的优势资源。

“烧”好“供给侧改革”这把火——

专家指出,多数城市的夜间消费项目还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旅游为例,中国旅游研究院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近八成旅游企业夜游产品投资规模不足20%;参与调研的657家旅游企业中,72.99%的旅游企业提供的夜游产品品类在30%以下,夜游产品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城市夜间经济更多还是以餐饮、购物为主,夜间消费供给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顺应消费者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的趋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

王蕴认为,政府应通过给予商家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降低夜间电费价格、对夜间场次文化演出给予一定补贴等,鼓励市场主体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业态、新模式。

“烧”好“服务保障”这把火——

采访中,不少商家呼吁政府给足发展空间。上海浦江游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朝辉说,黄浦江夜游十分火爆,企业一直想发展水岸联动、日夜对接的游船经济,但涉及商务、文旅、交通、环境、市场监管等诸多管理部门,他希望政府加大“放管服”力度,为企业发展“夜经济”提供便利。

发展“夜经济”,城市管理也在面临“重重考验”。夜间出行问题如何解决?夜间安全保障是否到位?……一道道考题面前,各个城市正在做出探索。

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延时运营;济南部分公共卫生间延时开放……

“烧”好“合理发展”这把火——

个别城市忽视科学规划,在城市中心、居民聚集区“空降”夜市一条街等消费场所,带来交通堵塞、噪声污染、光污染等扰民问题。有的城市打造夜间消费商圈一味追求“高大上”,脱离当地百姓实际消费水平。

许光建表示,不能把“夜经济”做成面子工程,更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和百姓需求,一哄而上搞“空中楼阁”。

成都市商务局流通产业处处长王永刚眼中的“夜经济”,不是仅仅为了促消费,更多应该放在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延伸、提升上。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