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小时候,父亲给我看牙 现在,我给父亲看牙”
日期:[2019-08-08]  版次:[A07]   版名:[好医生好故事]   字体:【
■廖珊医生在和患者沟通。

■雅皓口腔副院长廖珊。

人生最大的痛点,无非生、老、病、死。每一个,都与医生相关,所以,他们一定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

其实他们和你我一样,是肉体凡胎的凡人,有同情心、同理心、悲悯心;但一般人经历的生死惊心动魄,却是他们每天面对成败交替上演的日常。

这样的情况下,医患双方的认知相距有时真有点遥远,但所幸,双方又是面对同一个敌人的战友——康复是打胜仗后的巨大奖赏,它既属于病人,也属于医生。

有时候他的一句鼓励,就成了你坚持下去的支撑。

有时候你的一份信任,就成了他放手一搏的勇气。

我们相信,医学的进步、人类的前行,都与这些支撑和勇气有关。

又是一年中国医师节将近。去年7月-8月,在相关主管部门及广东省医学会的指导下,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主办的“向善而生——好医生好故事”活动向“8·19中国医师节”致敬。今年,我们的“敬佑生命——好医生好故事”第二季也正式开启——我们希望记录这些故事,关于这些我们为生命所做的共同努力。

不论你是医生,还是患者,如果你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故事,请通过gdgooddoctor@163.com告诉我们。我们将择其中突出、优秀者进行采访,相关报道及视频将在报纸、ZAKER广州、新快报官博官微同时推出。

暨南大学口腔医学院临床基地雅皓口腔副院长 廖珊

“小时候,都是父亲给我看牙,现在轮到我给父亲看牙了。”从业十多年,如今已是暨南大学口腔医学院临床基地副院长、欧美种植系统认证医师的廖珊说。

因为父亲是牙医,廖珊也走上了牙医之路。出身牙医世家的他表示,因为从小沉浸在父辈从业的牙医诊所里,他毅然选择了牙医为职业方向。随着自己的积淀越来越深厚、成就越来越高,廖珊在业内名气也越来越大。如今,廖珊的医学技术和理念都早已超过了父亲,并且继承了父亲衣钵的核心——“医者仁心”。

牙医世家 如今他给牙医父亲看牙

为什么做牙医?廖珊的回答很简单,他说:“因为我爸爸就是牙医。”事实上,不止父亲是牙医,他的哥哥也是牙医,出生在这样一个牙医世家,廖珊走上口腔医学之路似乎顺理成章。

打记事开始,廖珊就常去父亲工作的诊所,一边玩一边看父亲给别人看牙治病。因为父亲从事牙医工作,自然对家中孩子的牙齿关爱有加。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廖珊的六龄齿也有问题。“虽然父亲一再注意我们的牙齿健康,但我的六龄齿还是蛀牙了,后来咬了硬的东西,就直接裂掉了。”六龄齿裂掉了怎么办?廖珊回答,“那时还是小孩子,当然是找老爸帮忙啊。”事实上,小时候,父亲真的没少给他看牙齿。

后来廖珊自己也走上了牙医之路,也就可以更加理解父亲。“后来也跟父亲就牙医的问题交流过,他给了我很多从医经验。”不过,因为代沟,廖珊认为自己和父亲的交流也不那么容易,“父亲那辈人的牙医技术和理念都比较落后,我有时跟他讲更先进的医术,他好像不大容易接受,所以我只能用开玩笑的方式跟他聊,这样他会好理解一些。”廖珊说。

“以前,牙掉了就镶牙或者是戴翼齿,现在我们都是‘无痛种植’。”廖珊说,“现在国内的技术都挺成熟了,最快5分钟就能完成一颗牙齿的种植。”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廖珊的父亲正是在儿子的指导下保养牙齿。“他经常感慨,现在的医学技术实在是进步太快了,很多技术当年想都不敢想,种牙竟然只要5分钟还又快又好!”廖珊说,谈起现代医学发展,父亲常发出这样的感慨。而信奉科学的他如今也成了儿子的粉丝。

越是高龄 越是在乎牙齿健康

在暨南大学口腔医学院临床基地,廖珊更多是给老年人做牙齿种植,很多都是70岁以上的缺牙患者,甚至还有90多岁甚至100岁以上的超高龄老人。为什么越来越多老人爱上种牙?廖珊表示,其实越是高龄的人,往往越是在乎牙齿的健康, “年轻人可能不大理解,牙齿缺失不仅影响肠胃,而且没有牙齿,真的是每一餐都很痛苦。”

有一句广告词: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这句话很能表达牙齿的重要性。廖珊说:“都说一日三餐,就算少吃一顿,吃饭也是一天里最不可或缺的任务,而面对各种食物都不敢下口,心里真的会非常不舒服。”事实上,这的确也是许多缺牙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

作为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为病人讲述治病原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给老人讲就更复杂一点,毕竟很多老人的文化程度都不太高。那么,再碰到一定要解答的术语问题时怎么办?廖珊说:“老人可能不懂医学术语,但他们拥有很多人生经验。”廖珊以牙龈萎缩为例,“我直接说牙龈萎缩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的确不大好懂,但一边给老人家看X光片,一边拿树根做例子,患者就能明白了。”廖珊表示,牙龈就好比树木的土壤,树木能够直立,因为树根扎在土壤里,而“牙龈萎缩”就好比水土流失,树木根基不牢,自然容易倒下。

传播理念 好医生不只是治病

牙齿不好会引发很多慢性疾病,但很多老人对看牙医却有畏惧感。“我记得有一位70多岁的阿姨,种植牙手术的时候,她全身发抖,紧张得要命。”廖珊说,“我们用了很多种方式让她平静下来,经过劝说,手术很顺利地完成了。”他表示,现代的牙医技术已经非常完善,患者的抗拒更多是源自心理上的恐惧。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种牙。“骨质疏松的,就不建议种牙,因为容易造成骨坏死。”廖珊说,“但也不是没办法补救牙齿,比如还可以‘牙齿搭桥’。”

牙医世家出身,廖珊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很多,他认为,一个好的医生不能只体现在治病上,而是要为患者全面负责。这个道理很简单,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不能只停留在治疗期间,也要在患者的康复期间进行沟通,因为病人就医并不仅仅是为了缓解牙痛,更是想着完全康复。“不能说,给病人看完病,病人一迈出诊所,那以后天塌了都跟我没关系了。”他说。

国人对牙齿的认识与欧美有很大不同。“在西方,对于牙齿保健的宣传和社区跟进非常到位,大家都是定期做牙齿保健,但在国内,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廖珊说,“只要牙齿保健做到位了,牙齿患病的几率就会小,所以一定要养成口腔保洁的习惯。”他建议,小朋友要做窝沟封闭,年轻人要定期洁牙,老人最好戒烟,“最重要的还是要早晚刷牙,这是牙齿保健的基础。”

小链接

暨南大学口腔医学院临床基地

暨南大学口腔医学院临床基地是集口腔医疗、科研、培训、预防于一体的综合型口腔专科机构,汇聚武汉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的口腔医学博士和专家,其中特殊津贴专家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省市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2名,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8名及20多名骨干和专家。

现针对多颗牙、半口、全口牙缺失、咀嚼功能丧失、牙槽骨萎缩、轻度“三高”等疑难缺牙患者提供免费会诊。

■策划: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肖萍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敌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实习生 张晨露 曾润垟

■视频:新快报记者 孙毅 实习生 石娟 余宁 廖依翎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