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黑猫警长之父”戴铁郎:孩子们追求的东西很单纯,就是真善美
日期:[2019-09-08]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黑猫警长》

■《我的朋友小海豚》

戴铁郎 原籍广东惠阳,1930年生于新加坡,1940年回国,195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1957年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9月4日,著名美术片艺术家、一级导演、国际动画协会(ASIFA)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画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动画片《黑猫警长》导演、编剧戴铁郎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9岁。

戴铁郎,原籍广东惠阳,1930年生于新加坡,1940年回国,195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1957年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几十年来,戴铁郎参与制作的动画作品《黑猫警长》《我的朋友小海豚》《小红脸和小蓝脸》《牧笛》《小蝌蚪找妈妈》《草原 英雄小姐妹》《九色鹿》等备受好评,在国内外屡屡斩获大奖。戴铁郎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黑猫警长之父”,由他创作的黑猫警长动画形象, 陪伴了几代孩子的成长,成为无数人童年最难忘的记忆。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刚入厂不久的戴铁郎便参与到了“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骄傲的将军》创作中。随后他又在《小蝌蚪找妈妈》《牧笛》《草原英雄小姐妹》等30余部美术片中担任原画、人物设计、动画设计等工作。

戴铁郎23岁进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50岁开始正式当导演。采访中戴铁郎说:“一当导演,我就想我该怎么做。首先我非常喜欢孩子,我经常会跟他们在一起玩,做游戏,讲故事。那时候经常礼拜天厂休,我就带着孩子们到郊区的小河去放遥控的船,有时候到少年宫搞遥控的飞机,跟他们一起动手造模型,蛮开心的,我就发现一点,孩子们蛮真的,他们追求的东西很单纯,就是真善美。”

戴铁郎始终坚信要通过动画片让孩子有更多的想象,在他导演的《小红脸和小蓝脸》中,他把两个小细菌变得有了生命,细菌把小朋友的牙齿当成娱乐场所和居住的场所,钻进小朋友的牙齿里玩滑滑梯造房子。相信好多当年看过这部动画片的小朋友,都乖乖刷牙了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的另一部颂扬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美好愿望的动画片《我的朋友小海豚》打动了许多人。这部影片讲述了少年水手阿波与失去母亲的小海豚的深厚情谊,并获1982年意大利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总统银质奖。

戴铁郎总是在思考要创作一些不一样的、孩子喜欢的内容。他偶然在书摊上看见一本儿童读物,很薄的单行本,名字叫《黑猫警长》,翻了一下,觉得题材很好,可以改编得更生动,落脚点就放在善与恶的斗争上。

当时上美影着重制作动画短片和民族化的内容,动画系列片和此类题材并不是重点,可戴铁郎始终看好这类题材,于是他执着坚持,自己改编、导演。

改编时戴铁郎加入自己的想象,如子弹打出去后不走直线,而是会转弯。打破常规的做法引起争议,有报纸批评他的设计荒诞:子弹怎么能转弯?

戴铁郎不以为然,火箭都能追踪,子弹转弯算什么。八十年代流行笨重的大哥大,他把手机变小,这一思路用在武器上,就有了微型炸弹, 放在身上,一拔就爆炸了。骑着摩托威风凛凛的黑猫警长,也是想象的产物。

《黑猫警长》拍出来,拿到剧场放映,厂里派人到各电影院去调查观众的反馈,片子意外受到孩子们的追捧。黑猫警长的形象火起来,市面上出现了许多黑猫的衣服、背心、手帕还有电动玩具。《黑猫警长》制作到第五集,戴铁郎刚好60岁退休。

退休后的戴铁郎依然心系中国动画,他始终在思考孩子们需要什么,怎样能跟上时代,九年前他说:“我们要吸取更多的营养,我要不断跟上这个时代,继续为孩子们服务,如果我(的生命)还没结束的话,因为我快81了,我还是有这个想法,有这个信心。能做什么,能为孩子们多做一点,哪一天活着,哪一天我就多做一点。就是这样很简单。”

戴铁郎

原籍广东惠阳,1930年生于新加坡,1940年回国,195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1957年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