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三年即以此谋生
日期:[2019-09-08]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丁辅之《甲骨文咏画梅词》1943年(时年65岁,晚年作品)

民国画坛曾流传过一则趣闻:某日,尚未出名的张大千和朋友郑曼青特地跑去杭州找丁辅之品评画作,丁辅之看过两人的画作后,并未说什么。等他俩走后,丁辅之对朋友说:“郑曼青不得了,张大千一塌糊涂。”2017年,西泠印社春拍中推出丁辅之晚年(64岁)为若瓢和尚作《梅花诗画册》218.5万元成交,刷新了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丁辅之(1879~1949年),浙江杭州人,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辅之,因得赵之谦为其外祖父著名印学家魏稼孙所刻“鹤庐”印,遂袭用其号。丁辅之是八千卷楼丁松生后人,家富收藏,嗜甲骨文,尝以甲骨文撰聊成册,又喜篆刻。他是民国时期印坛、书坛、画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印、书、画、诗四绝的大家。他的绘画作品常常配上甲骨文题跋,别具一格,并成为丁氏特有的标志和符号。

丁辅之46岁开始学画画,特别是学画仅仅三年便颁布润例,开始以鬻画、鬻书为生,可见其之自信心,画画天分极高。丁辅之的孙丁利年所撰《先祖父丁辅之常用印印面考察》记载:“一九二四年,先祖父四十六岁,岁逢甲子,二月开始画梅。次年,开始画蔬果。秋,作蔬果长卷。”另外,丁辅之曾写过一则很有趣的卖画润例:

绘事忆从甲子春(1924年),年来涂抹耗精神;

成才结果休相间,自笑毫端太不仁。

寒暑频更笔末停,多蒙识者眼垂青;

田原自是荒凉后,辛苦生涯愧老丁。

营谋海上砚为田,不使人间造孽钱;

定例都由丁卯时(1927年),也如卒业满三年。

论交话旧乐淘淘,故师敢师郑板桥;

我写松梅也写竹,都因生计颇飘萧。

才学画三年就有自信把作品拿出来卖,除了胆识、承袭家学、天赋之外,他的朋友个个都很牛,自然见多识广,跳出前人窠臼,形成自己的面貌。例如,据钱君匋先生回忆:“丁辅之自己用的印章都是请当时著名的印人刻的,据我所知有王福庵、吴朴堂、唐醉石、钟以敬、韩登安、方介堪、叶潞渊等。”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