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岭南书派:近代形成了碑帖合流的格局
日期:[2019-12-29]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叶恭绰 行书 彭绍升《偶题》诗四首之一

■黎向群(著名书法评论家)

所谓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大致相同或近似的某些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岭南书法,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异彩纷呈。明清以来,岭南书家群体的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学术成果及艺术风格等形成了帖派和碑派,两大流派构成了岭南书派,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帖派生成的时间节点在明代,碑派生成的时间节点则在清中叶是一个发展时期,以珠三角的南海、顺德、番禺三地为中心,辐射各地。到了近代,岭南书派形成了碑帖合流的格局。

岭南帖派与碑派:

岭南帖学流派。中国帖派产生于汉末期,三国魏晋的楷行草走向成熟。唐代崇尚帖学,唐太宗推崇二王,以帖派为根基,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诸贤均以临摹王羲之《兰亭》为荣。宋太宗锲刻淳化阁帖传世,从而,帖派体系随之形成。宋元以后的书家,无一不出身于帖派。

明末清初,岭南的帖学流派初步形成,先进首推黄佐,代表人物有陈子壮、梁元柱、邝露、陈子升、薛始亨、伍瑞隆、张穆、王应华、屈大均、陈恭尹、程可则等人;清初至民国,岭南帖派已经形成,传承有序。代表人物有梁佩兰、王隼、胡方、彭睿壦、张锦芳、黄丹书、黎简等人。

岭南碑学流派。清中叶,金石考据学之兴起,影响到碑派书法的兴起与发展。尤其是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为清代书法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清代碑学的开宗宣言。包世臣的书学著作《艺舟双楫》,建立了以笔法为核心的书论体系,同时也发现了北魏摩崖、墓志的审美价值。他将阮元的碑学思想发扬光大,开启了晚清乃至近代的书法新风气。

岭南碑学流派也在清中期开始形成。著名金石学家翁方纲到广东任学政,遍访粤东石刻摩崖,撰有《粤东金石录》一书;阮元为乾嘉学派的奠基人物,宦游岭南,创办学海堂,提倡碑版,矫正自唐、宋以来盛行的帖学之风,北派书法以遒劲见长,而南派书风流为姿媚。这些碑学理论加快了岭南碑派形成的进程。冯敏昌、吴荣光、李文田、潘存、邓承修、陈乔森、江逢辰、曾习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波助澜,并形成了碑学流派。

岭南两大流派的艺术特色:

第一,岭南帖派书法总体以古雅、秀雅、遒劲、雍容为艺术特色。岭南偏于一隅,交通不便,与中原人士接触受到限制。唐代的李邕、宋代的米芾曾在广东做官以及苏轼流寓岭南,在广州、肇庆、韶关、雷州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书迹,对岭南书法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广东整体的文人的书法趋向于三家。楷书取法欧、颜、苏、赵、董;行草取法二王、李邕、苏轼、米芾的法帖。明末清初,黄佐、陈子壮、梁元柱、陈子升、伍瑞隆、张穆、屈大均等人书风受明代“尚态”书风的影响。以函昰为首的“海云书派” 则受三家书风影响较为明显。

第二,碑学流派总体以精严遒丽、雍容恬静为艺术特色。岭南碑派书家大多是科考出身,具有士大夫的身份,吴荣光、李文田、梁启超、叶恭绰等人,从小练习欧、赵、董书体,因此,他们的欧体功底扎实,转习隋、北碑时,大多以欧体笔法而为之,共同追求精严遒丽、雍容恬静的艺术风格。

岭南碑派书法在全国的地位:

冯敏昌是岭南碑派的倡导者、黎简是岭南金石书法的先导,吴荣光是“由帖入碑”的先驱;李文田、潘存、邓承修、陈乔森、江逢辰、曾习经、梁启超等人的碑学成果,促进了岭南碑学流派的形成;岭南书法创作已经形成了碑帖合流的格局;康有为是岭南帖学与碑学两大流派的集大成者,创立“康体”,并撰写《广艺舟双楫》一书,从理论到实践,将中国碑学推向高峰。叶恭绰是继康有为之后,在碑帖融合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书法家。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